两化深度融合推动中国造船模式变革

2012-07-09 17:16 | 中国船舶报 船市观察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果展及高层研讨会在京举行,船舶工业两化融合受到高度关注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走过了怎样的历程两化融合对产业升级研讨会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人探讨绿色安全、节能减排有怎样的作用?二者的深度融合还将给企业带来怎样的改变?6月28~30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举办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果展览会并召开高层船舶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其两化融合的推进状态信息化为造船业带来的革命性变化等间题受到了参会人士的高度关注业界专家还对推进信息化与船舶工业的深度融合提出了建议。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高层研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七与工业化融合他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取得了巨大成效提高了工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了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迈向现代化,促进了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对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不过,我国两化融合的进程与发达国家的水平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信息化仍处于以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不同行业水平差异较大,多数企业的集成应用水平亚待提升。因此,必须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把结构调整作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两化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作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突出重点。

通过展会了解到,当前,我国工业企业普遍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仿真等技术开展研发设计,主要行业的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60%。在以机械、船舶、航空等行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业领域,两化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了装备制造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和数字化制造能力,促进了装备产品由机械化、半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变。当前,这些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以及网络化改造步伐正进一步加快。

在造船领域,数字化造船技术的应用推动了造船模式的变革,提升了船企的国际竞争力。以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的信息化发展经历了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阶段,如今形成了信息共享的基础环境,建立了网络化的数字化设计集成平台、产品数据管理平台、企业资源计划(ERP)平台、集成制造平台,打通了船体、管系、涂装数字化生产线的信息流,构建了信息化安全、信息化标准、信息化编码三大体系,还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产品三维数字化设计系统(SPD)等25项软件系统。经过多年来两化融合的实践,该公司的产品设计能力提高了50%以上,生产能力提高了31.8%,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1%。

在船用柴油机领域,信息化、现代工业与传统船用柴油机产业的融合,使该产业焕发了新的活力。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大量使用,使船用柴油机更加高效和环保。在整个产业链中,基于信息系统的现代设计手段、试验测试手段、数字加工手段的使用,不仅使柴油机的研制、试验、生产、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可能,从而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大大缩短每个环节的周期,有效降低成本。

业界专家指出,船舶工业是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在该领域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意义重大。目前,我国造船行业两化融合的发展水平不平衡,总体上还处在单项应用朝综合集成应用发展的过程中,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水平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因此必须大力推进造船数字化,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推动船舶工业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专家建议,政府要加强扶持,引导船企加大信息化投人;完善产业政策,稳步推动两化融合发展进程;重点支持自主软件的开发应用。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标准、规范的制定,引导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做好评估工作,树立两化融合的企业标杆。船舶企业要发挥两化融合的主体作用,大力提高两化融合的应用水平;加强研制过程中仿真试验、验证和优化技术的应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的架构,系统地推进两化融合工程。

END

关键词: 两化融合造船模式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