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造船业错位竞争以“小”制胜

2012-07-22 16:24 | 中国水运报 国内造船


      

浙江省第1艘内河扫测艇、上海世博会多功能扫测艇、北京通州8艘京杭运河游船……这些已经或即将在全国各地出现的公务艇,无不标注着浙江嘉兴制造的烙印。

“目前我们接到的全铝合金材质巡逻艇、执法艇的订单有20多艘,我们将在年底批量生产。”接连不断的订单,让嘉兴市锦佳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的老总朱锦洪感到应接不暇。

同样忙碌的业务,也出现在平湖市华海造船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俞东旭称,受内河河道限制,公务艇规格都不是很大。“现在停在码头40米长的公务艇是我们目前承接的最大公务艇,是宁波海事局的,造价1400多万元,两个月后交付。”

目前,华海正在制造的公务艇有13艘,主要销往杭州、苏州等地。“除了公务艇,游船需求量也非常大。”俞东旭说,杭州西湖最豪华的餐饮画舫“西湖明珠”也出自他们之手。

一项数据统计显示,全国每年公务艇的需求量在1000艘以上,其中有300多艘来自嘉兴的船舶制造企业。

即使只在浙江范围内,嘉兴的造船业都算不上规模。但就是这个在全省造船版图上毫不起眼的城市,却另辟蹊径,牢牢占据全国公务艇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船市寒潮频袭的当下,为什么嘉兴的“小日子”依然如此红火?专家称,在造船细分道路上走专走透的模式可以给造船大户们提供借鉴。

发挥小企业的独特优势

“近3年,内河货船需求量已经趋向饱和,但公务艇的订单却越来越多,前景十分不错。”业内人士称,嘉兴的造船企业规模都不大,生产吨位较小的公务艇符合当地的定位。“嘉兴一直都是以生产公务艇为主,在其他船型生产走俏的情况下,也没有分过心。”

而朱锦洪给出的解释是,嘉兴人把握好差异化竞争。“我们不能跟国内知名的大企业比,大企业有自己的原则,比如他们不做造价500万元以下的公务艇,而这正是我们的商机。”他表示,正是这样的差异化道路,让企业的前景十分光明。“公司占地面积6亩的新工厂正在建造,将进一步进行技术升级,主要生产全铝合金材质巡逻艇,争取3年后,年产值破亿元。”

俞东旭同样看好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他认为小企业相比大企业有自己的优势,比如他们可以根据船东的要求合理调整船的内饰装修,“我们做大企业不愿意接的订单,并提供完美的服务。”

执行精细化的技术标准

在浙江省船舶行业协会顾问方新康看来,尽管从规模上来讲,嘉兴无法和拥有大型船只生产基地的宁波、舟山相比,但能在已经细分的船型生产道路上越走越精,也不失为一条合理的发展之路。

“嘉兴模式也为沿海的造船大户们提供了一些发展思路。”方新康称,这并不意味着让宁波、舟山等地的造船企业去学嘉兴生产公务艇,而是让他们继续深入挖掘所擅长领域的潜力。

方新康介绍,日韩两国的造船企业效益普遍比中国好,很重要一点,就是技术含量高。特别在设计深度和技术标准方面,比中国企业有着明显优势,不仅牢牢控制了高附加值市场,而且在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方面有着严格的制度与规范,每个环节都是按照精细化的标准执行。“一旦技术上的差距缩小了,劳动力优势也就能够转化成价格优势、市场竞争优势。”

方新康说,浙江的造船企业要想不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就必须走技术之路、品牌之路、标准化之路。

END

关键词: 嘉兴造船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