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号科考船成功探路北极航道

2012-09-28 16:08 | 东方网 船舶动态


航行18500海里,历时93天,首次穿越北极航道往返大西洋和太平洋,最北到达北纬87度40分……昨天上午,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结束考察任务返回上海港。此次航行开创了我国船舶从最高纬度穿越北冰洋航行的先河,首次实现北极和亚北极五大区域准同步考察,并首次实施了系统的地球物理学观测,为深入了解北冰洋地球物理特征和环境变化积累了重要资料。

北极航道:未来重要航道

7月2日,“雪龙”号从青岛启程,经过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后,成功穿越北极东北航道,首次进入大西洋扇区;8月24日,考察船穿越北极高纬航线从大西洋扇区回到太平洋扇区,后成功驶离北冰洋,这标志着北极科学考察队从“高低纬”两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穿越北冰洋。

这次航行为我国船舶今后利用北极航道“探路”并取得了第一手资料。据介绍,北极航道包括东北、西北和高纬度3条航道,随着北极海冰面积减少,北极航道的无冰期时间越来越长。2009年,北极东北航道正式商用通航,截至去年全球已有34艘商船在此航道通行,但其中尚无中国船只。利用北极东北航道,可大大缩短中国与北欧的距离。

气象站点:提防北极熊

为了观测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在北纬87度39分处,“雪龙”号首次布防极地长期现场自动气象观测站,并新增了海洋湍流、甲烷含量等调查内容。

据悉,在此之前,我国在极地放置的气象观测站最长也只能观测8-10天的数据,而这次气象站的设计寿命为2年。尽管如此,气象站能否实时稳定传回数据,还得看些运气。比如安置气象站的冰块厚度决定了气象站是否能够长期“飘”在北冰洋的海面上,各种北极生物也是不安定因素,上一次科考的气象站点就因北极熊的破坏而失灵。

END

关键词: 雪龙科考船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