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配业:市场疲弱,不乏亮点

2012-11-19 16:45 | 中国船舶报 船配市场


相对于一片叫苦之声的造船市场,船配市场似乎比较沉寂,除了少数企业感慨大势不好,大多数企业都在闷头经营。事实上,造船市场愁云笼罩,船配市场必然陷入冷清,今年前三季度,大多数船配企业的各项经营数据比往年同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经过前几年的发展,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整体发展相对平稳,出口同比实现了一定的增长,一些新型运作模式的采用以及一些关键设备的成功研制,给灰暗的大环境增添了几抹亮色。

压载水处理市场最热

从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开始,一场围绕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的“暗战”就在全球船配界上演,相关船配企业抓紧时间研发相关技术,制造相关设备并申请各种认证,而随着该公约生效日期的临近,“战争”愈加激烈且由暗转明,相关船配企业通过各种公开途径展开了营销大战,例如集中参加各种海事展,大力扩张营销和服务网络等。在大型海事展会上,经常能看到压载水处理设备生产企业集体亮相。与较为冷清的船配业大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船舶压载水处理市场的热度正在进一步上升。

在压载水处理设备市场上,我国船配企业展示了其灵敏的嗅觉和雄厚的技术实力。目前,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中远造船工业公司等企业的设备都已经取得了实船安装业绩。其中,青岛双瑞的设备于今年4月首次正式交付使用;海德威的设备不仅登上国内建造的船舶,并且成功打入欧洲豪华游船市场;中远造船的设备也在今年上半年首次安装到远洋船舶上。此外,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五四研究所、南通海景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都在今年完成了技术研发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相关认证工作。

业界人士认为,当前涉足压载水处理设备市场的企业数量众多,竞争异常激烈,我国船配企业还需加快推进一系列工作,包括升级产品技术、完善产品系列、增加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点等。一方面,要努力抢占市场先机;另一方面,要结合船舶市场变化,抢占高端市场,例如结合液化天然气(LNG)船的需求开发防爆型压载水处理设备等。

积极创新运作模式

新形势下要采取新办法。船配企业和造船企业以及产业链上的其他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应对低迷的市场,我国的船配企业及船配园区等应创新合作模式,努力寻求双赢。

为顺应船配产品供需模式的新趋势,保住和提高自身的市场份额,船配企业纷纷推出多种合作模式。其中最典型也得到最广泛采用的模式是打包供应、集成配套。例如,镇江中船设备有限公司、上海中船重工船舶推进设备有限公司等大力发展动力系统打包供应业务,常州市中海船舶螺旋桨有限公司的桨轴打包业务发展迅速,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船舶电子集成系统供应业务在该公司业务总量中所占比例大幅上升……可以说,大多数船配企业的转型是比较成功的,集成配套业务也成为推出这一业务的船配企业今年前三季度最重要的赢利点之一。

同时,船配园区也积极参与合作模式等的创新。例如,大连船配园与行业有关方面联合发起设立了大连船舶交易中心,而国家开发银行大连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大连市分行、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均与该交易中心签订了船舶配套供应链合作协议,打造船舶配套供应链体系的新合作模式。该园区还与银行、基金公司等建立了紧密联系,拓宽融资渠道,为园区内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开拓新路径。

创新就意味着打破传统,也意味着冒险,但形势的发展要求我国船配企业必须创新。同时,目前我国船配企业在创新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例如,船配企业可创新合作模式,与船企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从承接订单这一环节开始就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方面,日本三菱重工的做法值得我国船配企业学习和借鉴。该公司日前与一船企联手承接4艘船舶订单,不仅为这4艘船提供大量设备,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还提供船舶的建造设计服务。正是与船东、船企建立的全面深入的合作关系以及前期介入的方式,为其船配设备的推广铺开了道路。

持续推进自主研发

要做大做强我国船配业,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遵循这一业界共识,我国船配企业克服了推广自主品牌过程中的诸多困难,正大力推进这项工作,并且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如上所述,我国不少船配企业已经涉足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市场,并且都是基于自主技术进行研发制造,其技术先进性、水处理效果、安装灵活性以及设备体积等相关指标都不逊于国外相关产品;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与黑龙江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联合建设国家级燃气轮机产业基地,打造中国燃气轮机品牌;国家“863”计划“1000千瓦高温超导电动机”课题于今年第三季度通过技术验收,下一步将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等船配企业在船舶及海工用吊机的自主研制和市场推广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例如,武汉船机今年再次承接到两台海工起重机订单,进一步开拓了海工装备市场。

除关键船用设备的自主研发外,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在船用材料的自主研制方面也取得可喜成绩。其中最重要的是油船货油舱耐蚀钢的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关键技术难关被攻克,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首钢集团等钢铁企业均成功试制了该产品。同时,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成功研制出LNG船使用的低温不锈钢管并且能够实现整船供应,其将为沪东中华建造的第七艘至第十艘LNG船提供所有低温不锈钢管。在关键船用材料的自主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对我国船企应对国际新标准,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摆脱采购方面的依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船配行业技术推动市场的特征非常明显。研发新技术是全球船配企业都在着力推进的工作。尽管我国船配业的自主研发有了一些成绩,但要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还须不断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END

关键词: 船配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