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小船东资金链命若悬丝

2009-05-11 22:25 | 国际船舶网 船东动态


寒流求生

  “我们现在只有依靠副业养活主业。”近日,南通康海船务公司总经理黄林根一脸愁容地说。
  “康海”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国内沿海运输和港口船代等业务,在航船舶6艘,拥有运力10万载重吨。此前的10年间,由于国内经济快速上扬,“康海”见证了海运业的一场盛宴。
  “2003年至2005年间,海运业有一波小行情。”黄林根回忆道,此后运价逐渐小幅走低,但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运价伴随经济疯狂走高。去年5月,由天津港、秦皇岛港运抵长江下游的散杂货,平均达到每吨150-160元,“我从事航运十几年,从未见过这种情况,十分不正常。因为正常年景,大抵在七八十元左右。”
  去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康海”一下子从巅峰跌入低谷。今年1月,秦皇岛至南通煤炭平均运价只有30至40元左右,只及去年高峰时的三分之一,加上燃油成本的增加,几乎每航次都处于亏损状态,“跑得越多,亏得越多”。不过,为了在市场保住一席之地,他们只能采取船舶不停航、船员不外流等办法,不惜亏本,勉强维持营运。
  随之而来的是资金链命若悬丝。目前,“康海”有2艘船在建,由于当初抽取巨额资金用于造船,因此在相关业务单位资金状况同样恶化的情况下,资金将“康海”压得喘不过气。
  中央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以后,国内从巴西、澳洲进口铁矿石明显增加,钢厂都在加班加点,导致煤炭需求上扬,运价近来小幅上涨。不过,在黄林根看来,海运业的颓势短期难以逆转,随着产量的饱和,运价最近又有明显波动即是例证。

信心犹在

  对南通海运业来说,停航的企业并不多,燃眉之急是资金状况不容乐观。目前,南通沿海运输企业都有一定的银行贷款和短期民间融资,除每月支付大量利息外,企业还要支付燃油款、职工工资、社会保险等必须款项,很多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多数海运企业的贷款还未还清,再贷几无可能,靠职工集资十分有限,想自筹又拿不出资金,糊口尚且勉强,更不可能投资进行技术改造,突破目前以散货船为主的运力结构制约。
  事实上,根据长期的跟踪调查,上述问题的产生症结,既有市场的原因,更在于经营者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正确研判。前几年货运市场火爆时,一些经营者纷纷购买货船,最终出现今天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运力发展盲目、管理体制不顺、宏观调控不力是主要诱因。
  南通海运企业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像福建惠安等地那样,在税负、港口使用费等方面,尽快出台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尽早渡过难关。
  据“康海”测算,公司以前每年缴纳运管费、航道费约200万元,而在费改税后,由于燃油价格降幅不大,现在每年缴纳的费用反而比原来增加一倍。面对海运业的困难,国内一些港口的使用费仍然居高不下,企业根本无法承受。
  黄林根建议,国家要加快出台缩短航运船舶淘汰年限的政策。职能部门要像对待造船业一样对待海运业,给予更多实质性的支持。黄林根表示,尽管当前的形势依然严峻,但是他们对海运业的未来仍然看好,市场复苏只是时间问题。

 

 

END

关键词: 南通船东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