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市建设呼唤新型海洋装备

2013-03-20 16:19 | 中国船舶报 船舷内外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2012年我国设立三沙市,就是保卫海洋国土、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举措。当前,三沙市正在制定相关发展规划,以加快推进该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发展渔业、旅游业、油气资源开发等南海特色产业。不过,三沙市的建设还面临基础薄弱、条件艰苦等各种困难。

在三沙市的建设中,需要哪些先进装备?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海洋论坛上提出,三沙市海洋运载装备体系应由岛礁浮式保障平台与码头、群岛大陆间海运装备、岛间海运装备、能源开发运载装备、渔业生产船舶装备、旅游产业运载装备、海域执法运载装备、海域监测运载装备等组成,加强这些装备建设,可为该市经济建设以及南海海洋资源开发提供基础支持。

生产生活基础:岛礁浮式保障平台与码头

据介绍,三沙市海运装备建设近期的重点在西沙群岛,而目前该区域除永兴岛外15个有居民居住的岛礁没有电力供应、没有淡水补给、没有环卫设施,由于珊瑚礁盘水位极浅,人员上岛及物资补给只能靠机动舢板转运或倒驳,效率低下、作业危险,常因风浪大不能按时补给。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保障,污水、废弃物无法规范处理,岛礁周边生态环境已在不断恶化。

对三沙市建设来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各个岛礁的生产生活基础保障设施问题,同时要注意不能破坏周围的珊瑚礁生态环境。如果失去了珊瑚礁这道消波、护岛的重要屏障,波浪就会冲刷侵蚀岛岸,浪流就会输沙填塞航道,这将对各岛礁的地理地貌和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

吴有生认为,岛礁浮式保障平台与码头可成为三沙市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的一个双赢选择。这种构筑物主要由浮式平台、连接岛岸与保障平台的浮式栈桥及浮式防波堤等组成,可以由船企完成建造后拖运到岛礁安装就位。根据不同的岛礁需要,浮式保障平台可分为岛礁生产生活用轻载浮式保障平台、岛礁建设用重载浮式保障平台、南海岛礁超大型海上浮式结构物(VLFS)、浮式旅游保障平台、深远海浮式物流保障基地等类型。

同时,以浮式保障平台与码头代替传统的土方建设、航道开凿方式,现场施工周期将缩短,而且能避免大量土方材料与施工机械的长距离运输及长期施工的后勤保障问题,成本低,难度小。这些平台还能在逐一开展的岛礁建设中迁移,重复使用,并根据需要增减其功能,可以成为针对南海岛礁的海洋国土基本建设的一种专用装备。根据我国船舶工业现有的建造与质量控制能力,建设浮式保障平台不仅工程难点易于突破,还能在世界船市低迷的形势下拉动造船业需求。

产业发展需要:南海渔业生产装备

南海海域内具有捕捞价值的鱼类达2500余种,渔业资源年可捕量为2000多万吨,而目前我国在南海中南部海域作业的渔船仅有1000艘左右,年产量约10万吨,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大量资源被外国渔船非法掠夺。开发南海中南部渔业资源,不仅是三沙市经济建设的需要,更是维护我国南海主权与权益的战略需要。

目前,我国渔业装备整体水平落后,而面积广、水深大、水文情况复杂、天气变化多端的南海海域并不是小型渔船可以征服的。吴有生指出,我国要统筹发展捕捞装备,实现渔业装备现代化,推动南海渔业开发步伐加快。首先,要完善中小型渔船船型,升级改造现有渔船;其次,要建造现代化远洋渔船捕捞装备,包括大型拖网渔船、大中型围网渔船及捕捞装备、专业化的金枪鱼延绳钓船以及鱿鱼钓船等;最后,现代化渔船上的捕捞设备和助渔导航设备不能再依赖进口,要自主研发节能与洁净动力装备、液压传动技术与电子自动化技术、高效快速大拖力绞纲与高速起网设备、协调控制运行的液压传动围网设备、全套自动化延绳钓装备等。这样一来,既能有效开发南海渔业资源,又能保护南海海洋生态环境。

此外,在三沙市还应该建设远洋渔业综合补给与加工基地。可根据岛礁条件,建设固定或浮动的多功能渔业基地,配备相应的渔业保障、信息服务等配套设施,形成集鱼类资源探测、捕捞、冷藏、加工、补给于一体的大型远洋渔业装备综合体系。

END

关键词: 三沙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