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重工巧避船机市场风浪

2013-04-07 14:23 | 中国船舶报 配套动态


日前,中高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透露,该公司去年销售收入近6亿元,同比增长3倍;今年前两个月,新承接28台柴油机有效订单,实现了自投产以来最好的开年业绩;目前,手持有效订单金额达15亿元,生产任务已排至明年。此外,该公司近期还会有一批新的大额意向订单陆续生效,企业发展正处于“快车道”。

目前,国内船用柴油机制造业已进入一个调整期,一方面,市场需求低迷,另一方面,国内新增产能进一步释放,同时国外主机厂不断加大在华市场营销力度。在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中高重工为何能够在市场上一路攻城略地呢?对此,该公司总经理施伟光指出,没有做不好的市场,只有把握不好的市场导向,一个企业只要紧紧把握住市场导向,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就不愁市场。据介绍,自2009年正式投产以来,中高重工根据市场导向,不断地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立足于船舶市场但绝不局限于船舶市场,做精、做齐技术引进的MAN中速柴油机所有系列,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觅得一席之地。

中高重工最初承接的大多是浙江民营船企的散货船、集装箱船柴油机订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实体经济遭受了巨大冲击。受此影响,散货船、集装箱船等主流船舶市场成交量开始走低,国内大功率船用柴油机市场需求呈现下滑势头。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中高重工从2011年开始逐步转变经营重心。

按照当初的建厂规划,中高重工除引进MAN中速柴油机生产技术外,还要引进MAN低速机生产技术,建立柴油机四大件,即缸盖、连杆、机体、曲轴的生产加工中心。2010年下半年,随着国内船机市场需求下滑,中高重工对建厂规划进行了及时调整,暂停引进生产低速机,将原先计划建设的柴油机四大件生产加工中心调整为柴油机最为核心的机体、曲轴这两大件的生产加工中心,把所有的精力放在MAN中速柴油机生产上。截至目前,中高重工在机体、曲轴加工设备方面的投入达1.3亿元,其中,对1台进口的奥地利WFL曲轴加工中心的投资竟高达4000万元。

同时,中高重工不再仅仅注重普通散货船、集装箱船等常规船舶配套市场,而是有意识地将其MAN中速机销售业务向国内海监船、海上应急船、疏浚船、海工船等领域拓展。中高重工以最初生产的MAN中速机型为基础,加快技术消化、吸收,通过不断进行滚动式开发,在短短的3年内,就开发、生产出32/40、21/31、27/38、16/24等MAN公司许可的所有四冲程中速柴油机系列机型,从最小的5L16/24型发电机组到最大的18V32/40型发动机均在其产品范围内,其中还包括用于疏浚船的符合国际海事组织TierⅡC1循环排放标准要求的全球首台MAN32/40船用中速柴油机、用于散货船的全球首台MAN8L27/38 Tier ⅡE3循环柴油机、MAN6L21/31 Tier ⅡE2  E3  C1循环柴油机以及国内首台达到单机最大功率的MAN18V32/40中速柴油机。这些新开发的机型,技术性能先进,适用范围广,成了中高重工拓展新市场的利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内常规船用柴油机市场需求萎缩给公司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时,中高重工利用兄弟公司浙江中高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手头上海外发电站主设备和国际总包工程订单充足的有利条件,大力拓展国外重油电站配套市场。2012年7月4日与孟加拉国有关方面签订的价值3.5亿美元的大型重油发电站项目就一次性给该公司带来了36台、共8700千瓦的发动机生产任务。

施伟光表示,随着国内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天然气发电站及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的发动机将会在各种运输船舶上得到广泛应用。这对国内发动机制造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块前景十分广阔的市场。他透露,从去年开始,中高重工就积极谋划进军燃气发动机生产领域,同国外某著名发动机生产商进行的相关技术引进商务谈判现已进入尾声。

END

关键词: 中高重工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