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灯已亮中国船企如何前行?

2013-04-27 16:14 | 船市观察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上,《“十二五”后三年船舶工业行动计划》备受关注。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相关人士透露,根据该行动计划,国家将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海外并购。

这一消息无疑给国内有条件、有实力的船企指明了一个发展方向,即,通过收购、并购、合资等方式“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深入参与海外项目,打造全产业链的跨国企业。

当前,不管从国内还是国际形势来看,我国船企在“走出去”方面的条件十分有利。国际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外知名企业都陷入资金短缺的窘境,虽然手中握着众多先进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并不能立即“变现”。国内方面,借助前些年国际船市的繁荣兴旺,国内一些骨干船企发展十分迅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具备了进行海外并购的能力。更何况,除《“十二五”后三年船舶工业行动计划》提出国家将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外,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这些都意味着,国家在政策方面对“走出去”将大开“绿灯”。

绿灯已亮,船企如何前行?

从日、韩船企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他们的崛起大多是依靠“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而且目前,他们仍在实施着在将低端产能转移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成本更低的国家的同时大肆收购欧洲先进造船技术的策略。如今,在日、韩造船业的全球布局日臻完善的背景下,中国船企要吃到“走出去”这块“馅饼”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发展方式粗放,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不强,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领域涉足不深,很多关键核心技术都被国外企业所控制……这些都是国内船企在现阶段亟须解决的难题。通过“走出去”开展海外并购,船企不仅可以利用全球资源,获得先进的关键核心技术,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拉近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能够开拓海外市场,学习先进的市场营销经验,提升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但“馅饼”美味,也要注意发现并躲开并购过程中的“陷阱”,避免收购的企业成为自己沉重的包袱。比如,陷入困境的海外企业在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也会背有沉重的债务负担,而且由于各国国情不同,跨国并购还面临着瞬息万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当地复杂的政策、法律、文化环境,甚至是来自当地政府部门的阻力,因此,企业事先必须做好“家庭作业”,全面分析并购活动所蕴含的各种风险。

同时,国内船企还要做好并购后的整合工作,避免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使自己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最大化地实现并购所带来的效益。

END

关键词: 中国船企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