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首次实现精确悬停定位功能

2013-06-06 16:54 | 船舶动态


        据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最新消息,“蛟龙”号将于未来一周内离开江苏的江阴码头,赴南海开始试验性应用。与以往只搭载潜航员及研发人员不同,此次深潜将首次出现专门从事实验研究的科学家的身影。这是刘开周盼望已久的一天,“早日把做科学试验的研究人员毫无顾虑地送上‘蛟龙’号”。
       作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的一名研究员,刘开周所担任的是“蛟龙”号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主要任务是要完成潜水器本体的航行控制和自动控制功能。通俗地讲,此次科学家能否在深海顺利地进行科学试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蛟龙”能否精确地悬停定位在某处,而这正是刘开周和他的团队要做的工作。
       前不久,包括刘开周在内的7名“蛟龙”号潜航员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载人深潜英雄”称号,其中有3人来自中科院,分别是中科院声学所副研究员杨波、张东升和刘开周。而这3位潜航员的身份尤为特殊,他们不仅参与了不同深度的下潜作业,更是“蛟龙”号声学和控制系统的研制者之一。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筹)局长王越超介绍,“蛟龙”号潜水器具有三大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其中就包括这3位英雄所带头做出来的高速水声通信(声学系统)和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控制系统)。
       “声学系统相当于潜水器的嘴巴、耳朵和眼睛等器官,为‘蛟龙’号提供了通信、地形地貌探测、障碍物探测、测速和定位等功能”。王越超告诉记者,中科院声学研究所承担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要完成水下通信、定位和探测功能,该所自主研发的高速水声通信技术与国际同类潜水器声学系统相比,“功能更完备,综合性能更先进”。
        至于控制系统研制,主要是完成潜水器本体的航行控制和自动控制功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控制系统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精确的悬停定位功能在国外载人潜水器上还未见实现。”王越超说,这种功能可有效减少试航员的驾驶强度,便于试航员集中精力完成目标搜索和作业。
       杨波则告诉记者,整个研究经历是最宝贵的,比如在“压力最大、最接近崩溃”的时候,他们能坚持下来,最终扛过去就是一种“美好的体会”。“就像我们常常会回想起下潜工作时那几乎让人崩溃的‘噪声’,对我们的声学系统调制非常不利,但顶着这些压力,能够最终把结果做出来,就是最大价值!”他说。
END

关键词: 蛟龙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