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欲振兴内河水运呼应江海开发
2009-06-25 08:39 | 中国港口集装箱网 公告公示
南通欲振兴内河水运呼应江海开发
在沉寂了10年后,江苏省南通市内河水运发展终于迎来了又一个明媚的春天。近日,南通市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今年起,在国家和省级资金补助的基础上,该市财政每年将筹措安排3000万元专项投入市区航道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多年来迟滞不前的南通内河水运发展将由此翻开新的一页。
南通内河水运需求旺盛。
江海开发盼望内河振兴
南通处于长江三角洲洲头,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南地区隔江相依,从长江口出海可通达中国沿海和世界各港,滨江临海,区位优势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南通港口迅猛发展,从一个地方小港发展成为国家主枢纽港之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组合港之一。截至目前,已建成各类泊位93座,其中万吨级泊位47座。2006年以来,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三年破亿吨,2008年,南通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32亿吨,集装箱达到44万标箱,创历史最高纪录。在沿江港口快速发展的同时,南通海港建设取得突破。2008年10月,经过五年建设,位于南通如东县的洋口港实现初步通航,这是江苏最大的海陆通道,填补了连云港至上海1000多公里海岸线上无大型港口的空白,彻底改变了东部沿海水运格局,逐步构筑了中国东部沿海以上海港为中心、以宁波港为南翼、以洋口港为北冀、以长江诸港为延伸的长三角港口布局。与之不相配套的是,南通的内河运输成为江海开发中的“短板”,南通港、洋口港一直缺少强有力的内河运输与之衔接配套,港口的内河集疏运体系一直是南通的心中之忧。
与沿江沿海如火如荼的开发需求相比,船舶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也对南通内河水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市通吕运河、通扬运河沿岸40多家船舶配套企业密如棋布,生产的钢结构全部依靠内河水运,素有“建筑之乡”美誉的南通建筑业80%以上沙石等原料需要通过内河运往各地。据相关部门预测,到2020年南通内河货运需求量将达到1.2亿吨,内河水运发展已经成为南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内河水运蓄势待发
南通拥有良好的内河水运发展基础,境内通榆运河、通扬运河、通吕运河等纵横交错,穿越城乡,全市拥有可通航河流294条,航道里程3515.9公里。航道网密度为41.15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一。
近年来,南通全面推进“船舶公司化”工程,强力推进船舶公司化经营,通过整合、重组、合作等形式,将原来的270家水路运输经营业户调整为72家,推动水路运输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全市2263艘船舶有2240艘实现公司化管理,公司化率达到99%。该市交通部门全力实施船型标准化工程。引导水运企业从以往单一的普货运输向集装箱、油品、危险品等多品种运输转移,不断优化水路运力结构。全市挂桨机船2006年在全省率先拆改完毕,挂桨机船全部退出水运市常全市水运事业发展加速,截至
江海河联动绘就发展蓝图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沿海开发,国家又把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建立一个通江达海、干支相连、运力匹配的内河水运体系,促进江海河三级联动发展是摆在南通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通过详细的论证研究,南通市提出,不仅要加快江海联动,更要实施内河联动,促进江海河联动,打造沿江沿海开发新引擎。
翻开南通加快内河水运发展意见,一幅水运发展蓝图呼之欲出:
——港口开发江海并进。南通港新建、改扩建新增装卸生产泊位约45座,新增综合通过能力约6600万吨。到2010年,南通沿江沿海建成生产性泊位100座以上,其中万吨级以上58座,5万吨级以上35座,10万吨级以上3座。重点加快洋口港区、吕四港区建设,实施吕四港规模开发。
——内河航道连片成网。开工建设连申线南通段和洋口港集疏运航道洋口运河,建成焦港船闸,打通连申线入江口门。分段实施航道升级整治,到2020年实现通行千吨级船舶,开工建设市域网内骨干航道,逐步形成通江达海、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航道网体系,实现航道的网络化、景观化。
——航运发展运力倍增。到2010年,实现干线航道船型标准化率达80%以上,专业化运输船舶的运力规模占总运力的20%左右。加快水运企业的转型升级,扶持和培育海运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国际远洋运输,鼓励和引导航运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到2010年,海运运力总量比2005年增加100%。实现航运业从“江河时代”向“江海时代”的跨越。
南通市还同步出台了一系列优化水运发展环境的具体举措,由市领导牵头成立水运发展联席制度,鼓励港口企业加快实施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鼓励大型港口企业成片开发建设公用港区,参与开发区、工业港区专业化公用码头建设与经营。该市将优先推进公路集疏运通道,实现沿江沿海港区实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连接,提升港口枢纽纵深辐射功能。(施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