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人投资100亿美元建乌克兰深水港
2013-12-24 08:18 | 中国经济周刊 船舷内外
中远集团的运输船在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码头。
继“400亿美元开凿尼加拉瓜运河”计划引起全球舆论关注之后,中国商人王靖再抛出了一项总投资约为100亿美元的克里米亚深水港项目。
12月6日,北京大洋新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大洋新河”)董事长王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大洋新河将分两期、共投资100亿美元投资乌克兰建设克里米亚海港项目。
克里米亚位于东西方、欧亚两洲的交通要道,克里米亚深水港建成后,将直接缩短中国到北欧的运输距离近6000公里,成为新时期丝绸之路直接面向欧洲的桥头堡,可谓商机无限。
在中资企业大手笔投资海外港口的历史中,王靖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伴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资企业在全球港口投资中开始崭露头角,且近年来在新兴的非洲市场、在相邻的亚洲市场逐渐掀起阵阵投资浪潮。
外国海岸线上的中企足迹
2001年,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下称“中远集团”)旗下的中美洲公司试水码头业务,开启了中资企业海外投资大幕。后来,中远集团旗下的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投资遍布海外枢纽港,包括希腊的比雷埃夫斯、埃及的塞德港、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新加坡等。
中远集团前任董事长魏家福曾经毫不掩饰地表现对于投资港口的热情:“只要有中远航班的地方,只要港口码头有成长性,我们都愿意探讨合作的可能性。”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资企业投资海外港口越来越快。
今年2月18日,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宣布将该国西部瓜达尔港的经营权由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转交给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中巴双方同时签署《瓜达尔港经营权移交合约》。
5月23日,由中方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修建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运营权正式确认由三家中国公司接管,分别是中国海外港口控股公司、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下称“招商局国际”)和中远集团。
在南亚,招商局国际在2011年还控股了斯里兰卡科伦坡一个集装箱港口项目,经过两次增资,持股比例高达85%。
中企足迹也遍布非洲海岸。
今年3月初,我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官网发布消息,招商局国际将承建坦桑尼亚巴加莫约港项目,该项目投资额高达100亿美元。据了解,巴加莫约港位于桑给巴尔海峡之滨,该港口建成后将把坦桑尼亚与亚欧大陆进一步连接起来,成为中国进入非洲大陆的重要交通落脚点。
根据合作协议,招商局国际将协助坦桑尼亚政府对巴加莫约经济特区综合开发项目及其配套的港口、疏港公路等配套设施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开发、建设与管理。新港口的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到每年2000万箱,成为非洲最大港口,是世界名港鹿特丹港口处理能力的2倍。
就在投资坦桑尼亚港口数周前,招商局国际还收购了东非最大现代化港口——吉布提港23.5%的股份。
今年6月,招商局国际完成收购Terminal Link港口公司49%股权,通过Terminal Link,招商局国际拥有跨越四大洲8个国家(法国、摩洛哥、马耳他、美国、象牙海岸、比利时、中国和韩国)的不同比例权益的15个码头。
除了招商局集团,国内最大港口的运营商上港集团日前也宣布把国际化战略作为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到海外投资码头,拓展集团的国际网络。2010年,上港集团成为比利时APM码头泽布吕赫公司持股25%的股东。涉足欧洲大陆北海海岸4个深水港口之一,上港集团的国际化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资金是关键,贸易是目的
中国海外港口的“珍珠链”正日益加长,其主要目的仍然是贸易。正如克里米亚深水港建成后,将为中国和欧洲市场开启一扇更加方便的贸易大门。
“今年全年我国进出口总值有望超过美国首次位列全球第一。”9月24日,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外媒就给中国冠上了“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的称谓。
随着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国家对外贸易及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欧洲和北美等国的港口设施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亚洲船舶的需要。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交通运输规划研究室主任罗萍曾表示:“欧美等国在港口设施上的滞后,肯定会影响中国对这些国家的贸易。”这意味着中国航运公司和港口经营者必须增加投资,提高能力,满足需求。
此外,从外部环境来讲,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航运市场低迷使港口运营变得艰难,港口资产严重贬值,为缓解流动性短缺,原有的港口运营商不得不出售港口资产以缩小规模,这给市场创造了更多的收购机会。
加之金融危机之后,为筹集资金而疲于奔命的海外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都放松了对中资企业的监管和审查,减少了海外港口投资的政治障碍和隐性成本。
而相比于其他投资项目,码头投资是一项长期的、收入稳定的项目,从国际经验来看,集装箱港口年收益率一般在10%以上。
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即使在航运市场不景气、航运企业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港口企业依然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收益。去年,中远太平洋实现净利润为3.42亿美元,其中码头业务实现净利润为1.89亿美元;招商局国际实现净利润为38.2亿港元,其中码头业务实现净利润为35.18亿港元;上港集团实现净利润为49.69亿元人民币。
丹麦海事咨询机构(SeaIntel Maritime Analysis)首席执行长詹森表示,能够获得资金是支撑这股海外投资热潮的关键。
尽管前景美好,但投资或收购一个码头,动辄就要几亿甚至是数十亿美元。对此,有业内人士担忧因为投资额巨大,企业也面临巨大的资金风险。
海运行业分析师王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投资港口的资金回收期一般都较长,投资成本相对较高。因而如何筹措资金、用好资金、控制资金风险是个巨大的挑战,国内外宏观经济亦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海外港口投资依然须谨慎。”
中企海外港口投资主要方式
独资与合资
以独资的方式进入,企业不但可以完全控制港口的服务与生产过程,同时还可以根据当地市场特点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服务结构,以降低港口服务成本,增加收益。该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资金投入量多,政治和经济风险较大。合资模式中,合作各方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经营风险。
兼并与收购
海外并购是中资企业进行海外港口投资的重要手段。目前中资企业海外港口投资的收购模式,主要是指收购正在经营的码头资产或者收购已有的港口运营商的部分股份。
BOT
一个典型的海外港口投资BOT的组织结构是:项目发起人组建一家项目公司,用以承担新建港口的开发和运营,政府或港口当局将授予该公司一项特许权,以便在一个固定期限内开发和经营该港口。
特许经营权
特许经营权者以合同约定的形式,允许被特许经营者有偿使用其名称、商标、专有技术、产品及运作管理经验等从事经营活动的商业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