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严禁新增造船产能
2014-03-24 08:36 | 大众日报 国内造船
从十几年前的开足马力“造大船”,到现在的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山东船舶工业的发展跌宕起伏。
近日,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船舶工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核准、备案新增产能的造船、修船和海洋工程装备基础设施项目。
船舶工业产能利用率仅有50%左右
据了解,目前,省内船舶企业的产能基本上是在“十一五”到“十二五”初形成的。过去几年间,山东船舶工业形成了造修船、海洋工程装备、游艇制造以及配套业四个优势门类,涌现出北船重工、京鲁船业、威海船厂等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截至2013年底,我省造船完工量居全国第五位,船舶产业年产能超过600万载重吨,产能利用率在50%左右。 船舶工业是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其发展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极大。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新增造船订单严重不足,新船成交价格不断走低。我国是全球造船第一大国。去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对化解当前产能过剩、扩大内外需等作出规定,也明确了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
我省船舶工业发展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企业遇到接单、交船、融资等方面的诸多困难,暴露出我省船舶工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能过剩、集成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省国防科工办主任王超英表示,目前,全省船舶工业已经到了不得不转、不得不调的地步。今年2月,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化解过剩产能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到2017年船舶产能控制在600万载重吨,并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船舶产能利用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重点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
王超英说,《意见》是对国家和省里产业政策的进一步细化。根据《意见》,我省将对船舶工业四个优势门类,按照分类推进原则,淘汰造修船低端落后产能,做大做强海工装备制造业,培育发展游艇产业,促进配套服务业由弱变强,走出一条自主研发设计为先导、以重大项目集成创新为依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将调整优化船舶产业产能结构作为首要任务。我省将严把市场准入关口,严格控制新增造船、修船、海工装备基础设施(船台、船坞、舾装码头)建设。各级、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核准、备案新增产能的造船、修船和海洋工程装备基础设施(船台、船坞、舾装码头)项目,国土资源、交通运输、环保等部门不得办理土地和岸线供应、环评审批等相关业务,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被我省确定为重点发展的船舶工业门类。此次,我省提出了大力推进实施具备基础设计能力、市场需求量大的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重大集成创新项目。省国防科工办船舶处调研员董文照介绍,该项目能有效聚合激活各类创新要素,推进高端海洋工程装备省内自主研发、设计、配套和总装建造。
游艇邮轮消费是下一个消费热点,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游艇制造业,有利于培植船舶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意见》提出,加快培育发展游艇邮轮产业,发挥骨干企业优势,打造游艇及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形成世界知名品牌豪华游艇设计制造能力,同时提高大众化游艇产品市场占有率和提高本地化配套水平。目前,我省的潍柴集团通过并购意大利豪华游轮制造商法拉第,已经掌握了全球领先的游艇产业资源。
省经信委主任郭述禹表示,在船舶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造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