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海洋重工参与国际中高端竞争之路

2014-06-03 16:31 | 珠海特区报 船厂动态


从休斯顿到珠海,对世界海洋重工领域著名专家叶伟而言,有太多似曾相识的感觉:碧水环绕,空气清透,气候暖湿,港口繁忙……但他也有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带领他的团队,在珠海开发出一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使我国跻身掌握深水平台设计关键技术国家的行列。

两年前,三一集团高层来到世界海工设备设计尖端人才汇聚的休斯顿,与叶伟带领的OTL团队深入接触,最终使这个顶级美籍华裔专家团队情定三一,来到珠海。

组建高端船舶与海工技术研发队伍,尽快实现人才、技术标准与国际的接轨,是三一海洋重工在参与全球经济中高端竞争所选择的道路。

从顶级人才切入

OTL团队日前入选广东省第四批创新创业团队引进计划,获得省财政2000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资助,珠海市还将给予1000万元的专项支持。

三一海洋重工董事长黎中银说:“这更加坚定了三一海洋重工进军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参与全球中高端竞争的决心。”

在奔赴海洋重工这一蓝海的路上,三一对行业现状做了深入剖析。全球海工制造队伍阶梯分布明显,美国、欧洲等国以建造深水、超深水高技术平台装备为核心,并牢牢掌握海洋工程装备的自主设计和总包建造技术、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的核心技术。目前,国内尚未形成海工装备业完善的研发体系与产业链,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的核心技术方面仍依赖于欧美等发达国家,项目成本与周期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也不利于为用户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海工装备关键人才尤其是设计人才严重匮乏,建立一支与战略规划匹配的人才队伍是海工企业的当务之急。

大洋彼岸,海工设计前沿阵地的休斯顿,叶伟、李建勋、冉志煌、纪亨腾、凌进等一批华裔专家一直在默默关注着祖国的发展。中国正在实施的海洋强国战略,国内海工领域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次次撩动他们的心弦。当三一集团领导数次到美国休斯顿亲自拜访,然后邀请他们到珠海、到三一的总部进行参观,珠海宜居宜业的环境和三一的发展平台,终于让他们重新启程……

OTL团队在珠海开展的干树式半潜生产平台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目的是开发出一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该平台为南海特殊的海况量身定做,与普通半潜式生产平台相比,可装配干式采油树,具有维护费用低、安装方便、生产稳定可靠、承载能力等诸多优点。它的研发成功,将使我国跻身掌握深水平台设计关键技术国家的行列,加快我国南海深水油气田的开发。

目前,主体设计已经完成,即将进行上部组块设计。专家们在开展自己负责项目的同时,也在积极培育三一本土海工人才。  

研发先行刷新历史

三一海洋重工来到珠海的时间并不长,但在不断地刷新着历史。

2010年12月,在与珠海签订投资协议后一个月,为尽快实现生产,三一过渡性厂房开建。次年9月,实现投产。

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在厂房还未投产的2011年7月,三一海洋重工先将位于长沙的大港机研究院搬到了珠海。

三一海洋重工总经理助理唐修俊告诉记者,“我们坚持研发先行,只有自主创新的产品才有核心竞争力。”

如今,三一海洋重工珠海研究院已经形成了160人的研发专家团队,技术创新与公司发展相互催化:近一年来,三一海洋重工生产制造的360m3/h混凝土搅拌船、粮食装船机等设备,其搅拌/泵送能力、粮食装载量等多项核心技术指标创造全国第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港机产品更是在中东、东南亚等国外地区斩获数个亿元大单,使得“珠海造”大港机产品不仅在国内各个港口码头站稳脚跟,而且借此迅速切入国际市场。另外,三一海洋重工也在积极参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首次在江苏洪泽湖治理方面提出抽淤建岛成套技术设备为核心的生态治理及综合开发方案。

面朝南海,天高海阔。两万平方米的三一海洋重工过渡基地里,记者看到,机器轰鸣运转,工人忙碌不停。这里是三一最为繁忙的生产基地之一,也在书写着珠海海洋装备制造产业的历史。在旁边不远的高栏港码头上,还能看到不少正在工作的由三一海洋重工生产的门座式起重机、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等港口机械,形成一幅“珠海智造”用于“智造珠海”的壮观图景。

在北边的高栏港装备制造区,投资达18亿元的三一海洋重工(珠海)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正在火热建设中,有望今年底完工投产。珠海海洋装备制造业从这里以昂然之姿,奔向世界。

END

关键词: 三一海洋重工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