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油运17000吨新队形船队直达岳化

2014-07-15 08:28 | 长江航运报 船东动态


6月17日,南京油运所属原油公司长江63003轮拖带两组8500吨总计17000吨重载分节油驳安全抵达岳化油锚地,岳化史上首次迎来吨位及队形尺度最大的船队。

这一次试航成功,为17000吨新队形在中水位运用奠定了基础。17000吨队形的使用,进一步扩大了公司5000吨驳船的使用,丰富了队形,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益。同时,伴随着此次试航成功,历时5年的南京油运5000吨驳船新队形研究活动也将圆满拉下帷幕。

自2010年起,南京油运拖驳船队运输一直矢志不渝走队形创新之路。这主要基于充分利用现有运力和降本增效两个方面的考量。

2010年,下属原油公司拥有驳船92艘,其中3000吨30艘,3500吨40艘,5000吨22艘。长江中游航道弯曲,5000吨驳船组成的船队尺度大、操纵难度大,特别是武汉大桥桥区尺度,限制了5000吨驳船的使用,使得5000吨驳船长期服务于武汉大桥以下航道。管道运油方式出现后,原油公司货运量下降,驳船运力出现了富余,加上主要货源集中到武汉以上长江中游地区,因此,原油公司最常用的是3000吨和3500吨驳船组成的14000和13000吨队形,而5000吨驳船则大部分处于长期停封状态,闲置率一度达到64%。

2011年6月,国家出台了《促进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报废更新实施方案》,根据这个方案,2011年底,原油公司所有3000吨油驳将报废,这意味着当时占据半壁江山的13000吨(两组3000+3500吨)队形将不复存在。得到消息的南京油运立即启动了5000吨驳船替代3000吨驳船进军长江中游航线的航行作业操作评估工作。

5000吨驳船要进军中游,需要克服两大难点:一是队形尺寸要符合国家规范。为此,组队要能突破常规相同吨位驳船组合,并解决不同吨位驳船长度与型深不同等问题。二是能保证船队安全操控性能,确保安全,特别是要解决船队安全通过武汉大桥以及中游地区其他重要节点等技术操作难关。

为确保安全,课题攻关小组采取了先小吨位,后大尺度;先短途、小难度,后长途、高难度循序渐进的稳妥推进法。

2010年11月5日,原油公司长江62030轮拖带2艘3500吨和1艘5000吨驳船组成的12000吨船队离开南京栖霞锚地驶往安庆,标志着南京油运新队形试航工作全面开始。

安庆试航获得圆满成功。2010年11月17日,长江62030轮再次拖带12000吨船队开始5000吨驳船首航中游,航线是南京到临湘。11月22日,船队安全到达临湘锚地,试航获得成功。

12000吨新队形船队试航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但由于拖带吨位低,经济性不敌当时主力运营的13000和14000吨队形。2011年农历新年后,南京油运蒋根荣副总经理组织召开“宁-城线5000吨驳船新队形研究”策划会,南京油运再次启动新队形研究,研究13500吨、15500吨和17000吨队形宁城线航行可行性。

2011年4月22日,长江62035轮拖带2艘5000吨和1艘3500吨驳船安全抵达栖霞锚地,13500吨试航新队形宁岳线取得成功。

紧接着,2011年5月4日,长江62030轮拖带15500吨新队形船队下水成功通过武汉大桥。下水过武汉大桥是新队形船队宁岳线航行过程中最后一道难关,顺利通过则标志着15500新队形试航已经获得成功。15500吨队形由3艘3500吨和1艘5000吨驳船组成,是5000吨驳船加入试航后首次采用4艘驳船组合的队形,该队形船队可克服此前3艘驳船组合(12000和13500吨队形)时5000吨驳船尾部涡流的影响,同时,由于拖带量高于此前的12000吨和13500吨队形,经济效益也明显好于前两种新队形。

2011年6月,在先后完成12000吨、13500吨和15500吨三种船队试航后,南京油运召开了新队形安全课题阶段性评估会,对三种新队形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估,15500吨队形成功被列为重点推广队形。

自2011年下半年起,15500吨船队逐渐成长为原油公司主力船队,对该公司降本增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公司测算,与以往3000吨驳船组队的13000吨队形相比,枯水期15500吨队形综合单耗就可降低0.3kg/ktkm,同等水位条件下每长途航次可少用油4吨,仅此一项就可节油100多吨。同时,大吨位队形的运用,对提高船舶负载率和降低船舶滞港时间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2年一季度,原油公司15500队形组队已占全部队形的60%。2013年,15500吨以上大型船队组队率继续攀升至80%。

由于15500吨队形为3搜3500+1艘5000吨,5000吨驳船使用较少,本着未雨绸缪、及早谋划的思路,2013年,南京油运着手组织成组5000吨驳船新队形运行方式以及航行操作等方面的课题攻关,以进一步扩大5000吨驳船的使用率。

2013年3月23日,原油公司长江63003轮拖带两组8500(3500+5000)吨重载分节油驳由仪征开岳阳,中途到武汉后分别由两条拖轮各拖8500吨至岳阳。自此,南京油运17000吨新队形船队航行与作业操作试验正式开始运作。

2013年8月28日,原油公司长江62035船队安全抵达南京栖霞锚地,标志着17000吨新队形船队在汉口水位8至10米间试航获得成功。

按课题计划要求,17000吨新队形船队已经完成了2000及2640KW拖轮在汉水位8米以下、8-10米间17000吨试航工作。而汉水位在10米以上的试航因2013年汉水位在10米以上持续时间较短,推迟到了2014年。此前的17000吨新队形试验都是采取到武汉分两组送到岳阳,离17000吨队形船队通过武汉大桥直达岳阳还有一步之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2014年6月11日,原油公司长江63003轮拖带两组8500吨重载分节油驳由栖霞开岳阳,标志着 17000吨新队形船队洪水位(汉水位10-13米)航行与作业操作试验正式运行。

武汉大桥是17000吨新队形船队进入中游的瓶颈,桥孔通航宽度小,船队操作难度大。课题小组经过反复论证,目前武汉至岳阳段航道尺度及弯曲航道曲率半经满足船队上下水航行要求,上行船队的尺度符合大桥规定,唯一变化的是航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课题小组以船队通过黄岗桥的加车航速(6.2公里/小时)作为参照点,决定整队通过武汉大桥。

为增加船队通过武汉大桥安全系数,公司蒋根荣副总经理、原油公司康建军总经理及指导船长等领导兼技术专家随船队试航,并进行各种水流条件下船舶操纵性能试验和船速测定,为船队保驾护航。6月16日,按照试验的数据,课题组制定了操作方案。新队形船队以加车航速 6.3公里/小时平安通过武汉大桥。中游航行途中按照试航大纲要求做了数据记录,航行安全风险在可控范围内。17日16时,船队安全抵达岳化油锚地。

新队形试航工作自2010年起,2014年结束,历时5年,进行了12000吨、13500吨、15500吨、17000吨多个新队形多个水位下的试航工作,全过程经策划、试航、总结运行后再进入新一轮循环发展,由安监部门总体策划并组织试航后评价评估相关性能,航运部门合理调度并协调码头客户关系,管船单位编制并落实试航计划、制定应急预案、布置安全措施等等,涉及多个部门配合完成工作,整个课题研究活动准备充分全面,贯彻了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确保安全的原则。

新队形试航工作完成后,原油公司形成了15500吨队形为主、17000吨队形为辅的大吨位队形主力船队运营格局,3000吨驳船唱主角的13000队形退出历史舞台。15500吨队形和17000吨队形由于分别引入了一艘和两艘5000吨驳船加入,盘活了原有闲置的5000吨驳船运力,成功解决了3000吨驳船下线后驳船运力紧张局面,达到了当初开展新队形研究的目标。 同时,提高了船舶负载率,降低了单位油耗,提升了船效,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此外,3000吨单壳驳船淘汰,目前运营队形全部都由双壳驳船组成,安全保障系数提升,且船队拖带吨位大,保温性能好,有利于炼厂降低加温成本,加快周转,进而降低码头作业成本,实现了与客户的双赢。

作为此次17000吨新队形试航完成后的后续作业,课题组将进一步评估17000吨队形过武汉大桥、航行于长江中游的基本条件,探索完善该类船队的操作方法和相关保障措施,并在近期进一步总结包括15500吨队形在内的新队形操作方法,制定操作指南等纳入体系管理。

END

关键词: 南京油运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