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造船业柳暗花明
2014-12-02 08:37 | 浙江日报 国内造船
舟山六横岛,初冬的海风带着寒意,绵延4公里的海岸线边一片忙碌,改装区、修船区、造船区……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在这座以造船业闻名的小岛,一年前流失的船企员工陆续回来,现已恢复到鼎盛时规模。
从“订单荒”到生产计划排满两年,从“融资难”到银行上门服务,从“看船东的脸色”到船东主动帮忙交付……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在经历痛苦的行业低谷后,舟山的船舶企业正在展露转型升级后的新气象。今年1月至10月,舟山船舶工业实现产值673亿元,同比增长15.1%;新接订单61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7.5%;手持订单200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3%,造船三大指标占全国份额13%。
新气象来自调结构。今年9月,国家工信部发布首批《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入围企业名单——业内称之为船舶行业“白名单”,全国入围50家,其中舟山占据6席,是全国地级市中入围数量最多的。“即便是在价格战最激烈时,这6家龙头企业仍在想办法加大投入,提高创新能力。”舟山经信委相关负责人称。
“白名单”上的增洲造船,为了提高生产数控化率,投入200多万元研发新生产线;长宏国际,与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正和造船,逐步降低普通散货船制造比例,同时自主设计开发绿色环保船舶,受到市场的青睐。
11月,舟山经信委下发了一份关于推进企业现代造船模式建设的指导意见,着力将“白名单”船企打造成为现代造船厂。支持企业整合重组,形成产业结合体,推动精细造船、绿色造船,推动协同制造,提升配套能力。有的船企转型高端主流船舶,有的转型海工装备,有的转型特种船,丰富了产品结构。同时,引导中小企业向大企业靠拢,促进船舶产业链横向、纵向合作。
舟山船舶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正在逐步提高,造船企业的订单对比也有了分化趋势。舟山正在对一批经营困难的船舶企业和在建项目嫁接重组。如岱山县对区域内船舶修造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形成3个区块方案对外招商,已促成欧华造船引入船舶产业创投基金战略投资、中水集团收购建设远洋渔船修造基地等项目。
企业加快转,政府全力推。舟山对“白名单”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已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船舶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帮助企业实行机器换人,并组织金融机构与其开展面对面交流,着力解决企业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