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60万安家费吸引新”陈强”

2009-08-21 07:34 | 中国人事报 公告公示


 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1万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在这里启航,首艘30万吨矿砂自卸船在这里下水;世界首艘八角形概念浮式钻井船在这里开建,全球首艘31.5万吨重质加温原油轮在这里交付。这里就是镶嵌在长江入海口的明珠——江苏南通。

  15年前仅仅能造小渔船的南通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实现船舶产业的飞跃?

  人才!关键是人才!见证和参与南通船舶产业发展15年的中远川崎总经理徐凯斩钉截铁地说。

  目前,南通共有造修船、配套及关联企业333家,从业人员近7万多人,形成了船舶企业群体和集船舶工程、海洋工程、游艇及配套装备为一体的船舶产业体系。 南通人事部门不是被动适应产业发展,而是主动跟进,尽可能实现同频共振。南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局长李水林说,人事部门全面策应沿江沿海开发策略,围绕建设全国一流船舶产业高地的目标,以人才特区建设为抓手,多举措实施人才资源开发,助推船舶产业全面腾飞。

  为了加快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向船舶产业集聚,南通市出台政策,对到船舶配套企业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按照学历职称层次,发放5万元—60万元不等的安家费和800—4000元的生活津补贴补助。同时,积极实施省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优先帮助船舶配套企业引进创业领军型人才。

  位于南通的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民营造船厂。看着厂区焊花四溅,四个船坞都在满负荷运转,谁能想到这里四年前竟是一片芦苇荡。记者在厂区见到了公司董事长陈强,这位江苏首批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奖获得者兼具工程师的严谨和企业家的实干作风,他自信地说,公司去年与客户一次性签单12条船、480万载重吨。至今手持的80亿美元订单无一退货。

  南通虽然是教育之乡、人才大市,但仅有的一所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不能满足船舶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巨大需求。近年来南通市启动实施了全市工程技术关键人才引进计划,先后为中远船务、中集顺达等大型船舶企业引进13位关键人才,并分别给与50万元—100万元的资助。

  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引进海工平台重大项目负责人唐盛弢,着力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开拓海洋工程装备建设,生产了全球第一艘圆筒型海洋钻井平台,为企业增强了发展后劲。企业实现利税总额超2亿元。

  人才平台,是南通船舶的起跳台2007917,南通船舶工业人才联盟成立。上海交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中船研究所以及市内中型以上船舶配套企业100多家会员加盟。聘请中国工程院张炳炎院士等10位高层次人才为南通市高级顾问、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搭建了南通市船舶企业与高校人才科技合作的平台,大大提升了船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南通市人事局为船舶企业搭建起跳台,各(县)市区人事局还送来撑杆跳的撑杆。他们对引进船舶配套企业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实行工资性补贴,弥补地区待遇上的差距,增加了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并积极引导中集等船舶配套企业新建博士后工作站,仅2008年就有7家企业申报成功。

  我们就是要利用人才特区的优势,通过制定实施别人没有的政策来服务人才。谈到南通如何服务人才时,李水林的回答显得豪情满怀。

  为了提高船舶行业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培养和挖掘专业人才,促进造修船企业做大做强。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人事部门负责人的脑中盘旋,能不能开展船舶设计与制造技术职称评审?

  2008年,南通在江苏率先探索开展船舶设计与制造技术职称评审试点。当年度就有215人获得船舶工程中、初级职称资格,促进了船舶行业技术骨干队伍的形成。今年还准备启动高级职称评审工作。

  把研究生院搬到家门口,是南通人事部门紧扣一线企业需求,培养本土化高层次实用人才的创新之举。南通市人事局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组建虚拟硕士园,在南通建立苏北首家船舶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培养船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70名。

  人事部门还积极发挥桥梁作用。针对船舶产业发展的要求,全市人事部门,与市内300多家船舶配套企业建立一对一定人定企联系帮扶制度。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全面了解人才的需求,帮助企业做好人才服务。分期分批组织企业赴上海、武汉等地的高校和人才市场开展招聘活动。充分应用人才市场和网上市场,采取举办专场或专题招聘会的形式,帮助企业优化配置人才资源。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公司总经理徐凯建议,为迎接新一轮经济复苏和发展,人事部门要继续加大人才政策扶持、引导力度,在扩大船舶人才总量、提高船舶人才质量、规范船舶人才合理流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南通人事部门正在为南通船舶产业打造起一个无形又有形的服务号超级船坞。一艘艘南通造巨轮将离坞远航,牵引南通阔步走向世界!

END

关键词: 南通陈强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