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运石油破产之谜至今未解
2014-12-08 16:48 | 贸易风 船东动态
单就书面记录,宝运石油公司(OW Bunker & Trading)拥有非常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且对冲政策到位,本不应该有此下场。但在防控失效,并回头探究哪个环节发生致命失误时,却很难找出多少“蛛丝马迹”。
宝运曾在IPO(首次公开募股)招股书中,详细阐述它的内部风管政策。根据该公司董事长Niels Henrik Jensen的说法,这些政策无论在上市前或上市后都曾部署到位。
但就在过去几天,Jensen却被旗下新加坡分支Dynamic Oil Trading (DOT)所引发的巨额经营亏损,惊得目瞪口呆。
Jensen 表示,“据其管理层目前估算,DOT授予Tankoil的赊账金额高达1.2亿至1.3亿美元,且无法收回。整个授信项目从未向董事会报备,更别说获得董事会批准。”
他还称,DOT和宝运拥有同一套公司治理规范,凡是超过1000万美元的信用发放,本应通过董事会批准才可执行。
宝运曾在IPO招股书中声称,2013年因向客户发放商业信用而导致的亏损仅为580万美元,且对单一客户的赊账额度从未超过总数的4%。之前两年的相关亏损甚至更少。作为风管政策的一部分,宝运还称它通常都为70%至75%的应收账款投保。
10月23日,宝运的首席执行官Jim Pedersen报告称,公司因风险管理失效造成未实现损失2450万美元,这相当于抹去了3季度毛利的一半。
Pedersen当时给出解释称,这是由于9月油价急剧下跌所致,但相关的获利压力已逐渐趋稳。接下来,宝运会“重点关注高利润业务”。
但仅仅两周后,宝运便迅速跌入破产深渊,因风管失效引发的亏损也转眼膨胀至1.5亿美元。究其原因,据称可能是发生欺诈事件,公司信用账款无法收回,或是燃油购买政策出现变动等。此外,对金融衍生品进行未经授权的投机炒作,也不乏可能。
事发3周后,宝运神秘的破产原因仍找不到任何明确解答。一位燃料业信贷专家向《贸易风》坦言,“要试图还原已经发生的事情,的确很难。”。
他在谈起破产原因时表示,“到现在只有那么一点点信息透出来,可见涉及的人员非常少。不过管理层严重疏职这点,至少已很明确。”
据丹麦媒体报道,该国最大的两家养老金公司ATP与PFA也是宝运的主要投资者。它们已对破产内情展开专项调查,并拟对相关责任人提出损偿。
丹麦报刊媒体还称,投机性投资收益可能在宝运实施IPO募股之前,就已计入它的业绩报表。
业内专家推测,该公司或曾出于投机目的参与套期保值交易,也即“赌”油价会涨。于是随着油价的暴跌,宝运的风险损失便也失控般疯涨。但Pedersen否认10月报出的风险损失曾被刻意淡化。
对冲交易风险警示
但宝运的确在招股书中警告过,“如果员工未能按照规程办事,也即未能根据目前的风险管理目标及规划执行对冲交易,譬如未能针对某一特定财务风险实施对冲,或未能发现风险敞口已达最高上限等,”均可能导致巨额经济损失。
截至目前,负责处理宝运破产事宜的受托人仍不愿对个中缘由做出任何公开评论。这可以看出,他们仍在试图拆解一系列复杂的事件并逐一调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欺诈或渎职情况。
据报道,相关调查资金是由ING Bank牵头的一个银团提供,用以继续追回尚存资产,并查出导致破产的责任相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