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船市场为何“闹情绪”
2015-01-23 16:55 | 中国水运报 海工市场
受到海洋油气开发活动异常活跃的影响,大批油气项目开发计划快速推进,全球海洋工程船舶市场在2012年、2013年两年中保持历史高位运行。然而,2014年全球海工市场一改前几年快速增长的势头,整体呈现波动下行之势。
海工企业如何才能降低市场周期下行带来的影响,甚至实现逆市发展?这无疑将考验中国海工装备建造企业的智慧与勇气。
主流装备需求下降
自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来,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业迎来了高速发展。中国企业海工装备接单量占全球的份额,从2010年的5%飙升至2014年前9个月的35%,位居世界第一。几乎一夜之间,中国海工产业便成为全球海工市场的“土豪”。
“中国海工产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海工船功不可没。”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顾问王锦连认为,此前几年,中国的海工船接单量一直占全球份额的三成左右,成为“辅助”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主引擎”。
“有了订单,就是这么任性。”许多谋求转型发展海工的中国造船企业,开始将建造技术、流程和模式与三大主流船型高度相似的海工船视做自身转型发展的主战场。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建造平台供应船(PSV)、三用工作船(AHTS)等船舶的中国船企已超过60家。
“所谓海工辅助船,其功能主要在于‘辅助’,也就是为大型海工装备提供配套服务。因此,主流装备需求的下降必然导致海工船需求的下滑。”刘健奕指出,2014年以来,主流运营商钻井平台投资额下降较快,加之海工船手持订单量保持高位,这使得海工船成交量已出现明显回落。
据统计,去年1至9月全球成交海工船231艘、金额为89.1亿美元,同比分别减少28%和27%。而在租金价格方面,海工船市场也呈总体下降趋势。以北海地区为例,部分PSV的平均日租金已从去年的每天13589美元下滑至今年的每天10404美元,降幅达23%。
受此影响,加之大批船企进入海工船市场低价抢单,海工船价格也开始走低。其中,北海地区4000载重吨PSV价格下滑了6%左右,200吨系柱拉力AHTS价格约下跌3%。
大量投机海工船将“搁浅”
油价不断下跌、海工市场低迷,中国船厂建造的大量投机海洋石油支持船(OSV)可能最终搁浅。近期,埃克森美孚与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提前终止了5艘OSV的租船合同,这5艘OSV由挪威海工船东Siem Offshore及Rem Offshore租出。同一天,瑞典海工船东Viking Supply Ships旗下3艘AHTS租约也被提前终止。2013年,Viking Supply Ships曾与一家石油巨头签订租船合同,租出旗下4艘AHTS,合同总价值约为1.2亿美元。然而,其中3艘AHTS的租约已于近日取消,OSV市场可谓风声鹤唳。
全球最大的海工船东Tidewater首席执行官Jeffrey Platt近日表示,目前,OSV对钻井船的比例大约为4.49:1,这一比例今后将逐渐下降。钻井船一直是OSV市场的主要需求来源,Platt认为这一比例的下降将有利于OSV船东。
Platt称,虽然油价不断下跌、海工活动也呈下降趋势,但全球钻井船数量却保持相对稳定状态。OSV对钻井船的比例下降将有助于未来数年的OSV市场。目前,全球OSV船队数量超过3230艘,其中约有750艘旧船可能将要离开市场。
此外,Platt指出,目前全球在建OSV共470艘,其中一些由船队和投资者在亚洲船厂投机订造,这些OSV很可能无法成功交付。Platt认为,中国船厂建造的大量OSV可能最终都不会交付并投入市场运营。
据统计,目前建造包括三用工作船、平台供应船等常规OSV的中国船厂已经超过60家,手持相关船型订单更超过300艘,全球超过一半的OSV都在中国船厂建造,海工市场的持续下滑对OSV市场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船厂的影响将非常巨大。
国内面临“深入浅出”式洗牌
2014年底,挪威银行市场部(DNB Markets)下调了对全球海工市场的信用评级,并向业界发出远离海工的警告,这样的情况即便是在船舶行业最糟糕的年份也不曾出现过。
美国多家投行的分析师也发出警告,指出美国海工船东今年的日子将更难过。有预测显示,今年全球勘探开发支出2015年将下滑8%,2016年还将下滑5%。
行业投入收缩可能直接威胁到中国海工企业的生存空间。近几年,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指引下,企业对于投资海工的热情也是不断提升。但是低价投机抢单,扎堆浅水设备领域的结构性投资失衡也给人造成我国海工装备领域产能过剩的印象。
在去年总结上半年行业发展时,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就预警,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在经历了3至4年的兴旺后,近两年进入调整期。各国特别是自升式钻井平台成交量下滑趋势明显,对承建自升式平台为主的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发展不利,必须大力提高在海工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国内海工行业洗牌的时间已经到来。”中集集团海工研究院副总经理高上预计,短期内,油价下跌肯定会对中国海工企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结构性的,特别是扎堆浅水装备的企业受到的影响会比较大。
不过,专家表示,油价下跌可能会给深海作业成本带来影响,油气田建设速度会有所减缓,但是油价的涨和跌都是周期性的,对深海技术的投入不会减慢。
相较而言,高上认为,长期来看,深水设备更具有抗风险性。1月19日,中集来福士为挪威North Sea Rigs As公司建造的北海半潜式钻井平台“维京龙”上下船体在烟台基地成功合拢,这是国内建造的首座能用于北极海域作业的深水平台。
从国家战略层面而言,中国经略海洋离不开装备的保障。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海洋工程装备(平台类)行业规范条件》,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信号十分明显。
大力提升高端市场竞争力
主流装备市场下行、原油价格暴跌,再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海工船建造企业究竟应该何去何从,已引起业界高度关注。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现如今的船厂就面临着这样的困境。2012年以来,海工船建造厂纷纷批量接单,营收和利润直线上升,在整个造船行业的衰势下开始过上难得的好日子。可惜好景不长,面对今年极其困难的接单形势,船厂难免如坐针毡,能做的唯有开始勒紧裤腰带,咬紧牙关准备迎接春天过后的寒冬,奢侈之后的贫寒。
“与三大主流船型相比,海工船的个性化差异较大,功能更为复杂,系统集成度更高,对企业的能力要求更高。”广东粤新海洋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事业部副总经理刘俊朋认为,中国船企可尝试开拓海上风电安装船等市场,通过丰富产品类型、提升设计能力,“打造小、精、特、新的企业品牌”。
一个积极的信号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不断加大对海洋科技的投入,海工装备档次不断提升,我国的“深海重器”已经开始在世界市场引起关注。在我国南海地区,“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投入使用打破了国外在深水钻探领域的垄断局面;在挪威北海,中集来福士交付的深水半潜钻井平台5次获得“最佳月度平台”;两年前,“蛟龙号”载人深水器顺利完成7000米级海试,使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及资源勘探的能力。在专家眼中,“蛟龙号”无疑已成为我国海洋装备的形象代言人。
专家预测,虽然,众多的海洋工程船舶建造企业将在未来两年内经受巨大的考验。但是,有鉴于对市场长期未来前景的看好和行业发展周期性因素的考量,可以相信海工船市场最终将走出低谷,度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