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寒: 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

2015-03-11 08:30 | 中国船舶报 船界人物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第七一一所所长兼总工程师金东寒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加重视对海洋的开发,并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这给我国造船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金东寒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造船业不论是在装备质量方面还是技术水平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今后应抓住建设海洋强国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工作。同时,不论是从内外部时机还是拓展空间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业应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实现更大的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是海洋大国,要制定海洋发展战略,这意味着我国在开发海洋方面的层次将会更高,而且要考虑长远发展的问题。”金东寒表示,海洋不仅是运输通道,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十分有针对性。今后,我国在海洋开发方面不能不顾生态环境的建设,走野蛮开发的老路,这也充分体现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

如何才算是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呢?金东寒认为,这表示我国开发海洋的方式要提高科技含量,而科学开发海洋就需要先进的装备支撑,对造船业来讲,就是要为开发海洋提供先进的海洋开发装备和先进的开发手段,这一方面为我国船舶工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对我国造船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洋科技水平的提高也为我国船舶工业开展转型升级工作提供了机遇,包括绿色船舶的开发等方面。金东寒还认为,海洋开发要想实现科学开发、可持续发展,还要加强对海洋的综合管理。

建设海洋强国,就必须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这就要求我国加强海上力量的建设,对相关装备的建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东寒指出,当前,国际社会中一直有国家在散播中国东海威胁论、南海威胁论,在涉及我国主权问题上是不容讨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积极拓展双边和多边海洋合作也反映了我国在开发利用海洋方面的立场和态度。

当前,我国很多行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船舶行业也不例外。而“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提出就是主动创造市场需求,转移过剩产能的具体实践。金东寒认为,这些国家战略通过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来带动各产业实现持续发展。同时,这也为我国相关产业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仅以七一一所为例,金东寒表示,目前,七一一所的产品在国内细分市场的占有率已经非常高,已经到了“天花板”。要想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是扩大产品领域,另一方面就是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2013年,七一一所新接海外合同金额达13亿元,去年,该所还专门成立了海外事业部,专注于海外市场的拓展,并在巴基斯坦、印尼以及东南亚和非洲地区实现了巨大的突破。

其实,当前中国制造的装备质量已经与世界接轨,但是苦于缺少“走出去”的空间,很多国外企业不了解中国装备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导致我国装备企业错过了很多的发展机会。金东寒认为,目前来看,国外市场有巨大的拓展空间,企业“走出去”的内外部时机都已经十分成熟,国家应该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并应该在政策、金融等方面提供相关支持。企业也应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主动出击,真正使中国的装备走向世界。

END

关键词: 金东寒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