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重工院士工作站获准运行

2009-09-10 08:47 | 中国船舶报 配套动态


江苏华阳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日前正式获得江苏省科技厅批准,该公司也由此获得金额达100万元的江苏省2009年第五批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

华阳重工组建的企业院士工作站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其现有的研发机构为依托,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纽带,组成由船界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炳炎领衔,8名教授及高级工程师加盟的专家团队。该工作站将联合华阳重工的技术人员,共同开展“海洋工程船用可伸缩、全回转推进密封装置”课题研究、“大型舰船用大比压中间轴承”技术创新,并开发电磁兼容技术产品。华阳重工总经理表示,院士工作站的获批并运行,将有助于该公司进一步提高技术队伍的素质,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他透露,借助院士工作站,该公司将围绕船舶配套主业,在未来3年内实施科技开发项目4个,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个,开发新品10种,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6种,申报专利30项。这有望使该公司年产值、上交利税及出口销售收入比现在分别增加3500万元、400万元和100万美元。

身为民营企业而能建立起省级院士工作站,把业内知名专家变为自己的“智库”,江苏华阳重工的做法可谓产学研结合的一个鲜活、成功的范例。

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一方面,企业可以尽快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我国配套企业尤其是一些发展时间不长的民营配套企业,在技术方面与国外有几十年甚至数百年历史的跨国企业相比,差距很大,这些国际巨头拥有实力强大的研发团队,往往两三家企业就左右了某类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而国内企业在短期内聚集起一支有实力的技术队伍尚非易事,更不用说拥有数位业内顶尖的专家,以及尖端的研发设备、顶级的实验室。因此,我国的配套企业要想尽快在船配市场尤其是国际船配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一定要善于借助业内科研院所的力量。另一方面,有助于科研成果的迅速转化。业内的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往往专注于研究,对于推广、营销并不在行,以致许多研究成果“养在深闺人未识”。这就需要企业介入科研工作,来助推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为科研单位在确定研发方向时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

事实上,产学研结合一直是船界推崇的一种合作发展模式。但目前在业内很多领域,这样的结合还是说得多、做得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产学研三方缺乏有效沟通,信息不畅所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和部分企业、单位“坐等”行业管理部门、地方政府牵线搭桥有关。在产学研结合中,“产”排首位,这恐怕也意味着,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对市场变化、需求敏感的船配企业应该更加主动,通过“智力引进”的方式来不断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可以预见,如果有更多的船配企业能主动与科研单位结对发展,我国船配业自主创新水平一定会快速提升。在此基础上,数家可将产品打包配套的企业若能够紧密合作,共同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技术研发,这对提升我国船舶工业本土化配套设备的装船率将产生积极影响。

END

关键词: 华阳重工院士工作站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