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造船业盼见复苏曙光

2015-05-19 17:16 | 航运交易公报 国外造船


在过去十五年中,世界造船业逐渐东移,德国造船业以往的辉煌早已不再。在艰难中挣扎的德国造船业能否迎来复苏的曙光。

造船行业作为德国航运业的核心,也是德国重要的工业经济支柱。随着中日韩造船业的迅速崛起,曾经的欧洲最大造船国德国日渐式微,占据全球造船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少。2010年以来,德国KG基金模式也渐失灵,德国造船业在艰难中挣扎。

日前,德国船舶工业协会(VSM)发布的《德国造船产业2014年回顾》指出,尽管遭遇了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造船业几乎毁灭性的价格竞争,但德国造船行业去年仍获得了发展。与2013年相比,去年德国造船业在工人数量、新接订单量和交付量上均有所增长。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统计,去年德国造船销售总额达69亿欧元,同比增长29%;造船从业人员20000人,同比增长5%(见图)。

在过去十五年中,世界造船业逐渐东移,德国造船业以往的辉煌早已不再。根据克拉克森统计数据,以修正总吨来看,去年全球造船完工量3474万吨,其中韩国(1203万吨)、中国(1153万吨)和日本(657万吨)位居世界前三位,分别占国际船舶市场份额的34.6%、33.2%和18.9%。德国造船完工量为14艘、50万吨,占国际船舶市场份额1.4%。今年截至一季度,德国共完工交付船舶2艘、2.79万吨,占全球造船完工量943万吨的0.1%。在造船业鼎盛高峰的2006年,德国造船企业曾接获过价值52亿美元的88艘船舶订单,如今德国造船业能否迎来复苏的曙光?

江河日下苦苦挣扎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航运市场一片繁荣,在政府财政补贴的强力支持下,德国造船业迎来了辉煌时期。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世界造船业伴随经济衰退滑入低谷,同时欧盟取消对造船业的补贴,使德国造船业雪上加霜,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三大造船指标不断下滑,不少造船企业甚至倒闭。

在江河日下的跌宕中,如今德国造船企业已经退出集装箱船建造领域,其他造船业务结构也有所调整。其中,远洋商船、邮轮以及游艇制造等业务占造船企业销售总额过半;海军舰船占比约30%;修船、改装和船舶保养业务占比约10%;内河船舶制造占比约3%。

此外,德国造船企业同时步入对技术、经验有更高要求的高端海工市场,研制针对海上油气开采的地震调查船和油井作业船,提供量身定制的海上风电平台,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深海科考船和破冰船等。

早在去年年初,VSM便表示十分看好去年德国造船业。近日VSM总裁Reinhard Luken又明确表示德国造船业显著回升,并同时对今年的发展持乐观预期。Reinhard Luken表示,去年德国造船业订单收入同比显著提高,订单合同总额从2013年的99亿美元提升至近108亿美元,大多数造船企业表现均超过2013年。截至去年11月,德国造船企业完成营业额超过2013年全年。

VSM表示,截至去年三季度,德国造船企业新接订单量和合同金额已超出之前6年水平,共接新船订单13艘、愈70万修正总吨、38亿欧元;手持订单增至50艘、190万修正总吨、117亿欧元。加上新增的5座海上平台,德国造船企业去年三季度的总订单价值达到124亿欧元。

根据咨询机构IHS Maritime相关统计数据,去年,德国造船企业共接获15艘新船订单、8.73万DWT,但今年一季度却无新接订单。一季度,德国造船企业手持船舶订单量为38艘、18.46万DWT,其中今年将完工交付船舶15艘、5.81万DWT,邮轮、豪华游艇和海工船订单占比较大。

然而,随着德国造船企业进入高端船舶市场,德国的航运银行却在此前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并不断减持航运资产,如今财务问题成为德国造船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随着船舶建造日益复杂化、大型化,造船企业需要的资金也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德国造船企业在德国国内市场的份额也大幅收缩。根据VSM统计数据,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德国航运业对新船的投资额平均每年下降20%~25%。2013年以来,德国几乎所有的新接订单都来自海外客户。

根据德国交通信贷银行(DVB银行)相关研究报告,德国造船业近年来更多依赖亚洲和俄罗斯市场,然而,近期俄罗斯政府开始支持本国造船企业发展,德国造船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此外,还有来自亚洲国家造船企业的超低报价竞争。

无可奈何油价低迷

近年来,随着欧洲传统造船产业衰落和油气勘探急速发展,德国造船企业开始承接更多高度专业、高附加值的远洋船舶工作项目,海工船舶逐渐成为德国造船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在某种意义上,海工船舶等特种船成为日渐衰落的德国造船业的“救命稻草”。

去年德国交付的船舶中,特种船和专业船再次占主导地位。据克拉克森统计,去年德国共交付远洋船舶14艘(座)、49.92万修正总吨,同比增加3艘、15.38万修正总吨。其中,多用途船2艘、4.6万修正总吨;客滚船/客船3艘;豪华邮轮2艘;海工船、科考等特种船舶6艘。截至4月份,交付邮轮、多用途船和地震调查船各1艘,共计19.66万修正总吨(见表)。

另据IHS Maritime统计数据,去年德国造船企业共接获的15艘新船订单中,邮轮、游艇和海工船订单同样占据可观比例。其中,游艇4艘;客滚船/邮轮3艘;水下油井服务船2艘;深海科考船2艘;散货船4艘。

邮轮、游艇制造一直是德国造船企业产能的重要支柱和优势业务。去年,海王星造船厂共交付11艘内河游轮,今年预计还将交付11艘新船;去年,迈尔造船厂向皇家加勒比交付豪华邮轮“海洋量子”号,2019年之前还计划交付8艘邮轮。38艘船舶手持订单中,游艇、邮轮数量达到15艘。

与传统造船业务相比,海工船市场在高附加值的同时,风险与机会成本也会相应增加。海工市场与国际油价息息相关,当前油价持续下滑致使许多油气项目暂停,目前长期闲置的浮式钻井平台数量达到30座,为2004年以来的历史最高位。此前,DVB银行曾预期,今年除已经租出的浮式钻井平台外,市场上不会出现新租约。

随着油价猛跌,去年下半年海工船日使用率跌幅达30%,年平均利用率同比下跌4%。DVB银行分析指出,未来新造钻井平台船交付量将下滑40%,明后两年钻井平台船的利用率将同比下降10%~70%。

与此同时,全球海工市场继续呈现急剧萎缩的态势。一季度,全球共成交各类海工装备45艘(座)、27.3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70.6%和82.1%,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量价齐跌的走势,甚至在钻井平台和浮式生产平台等主流海工装备领域,出现“零订单”现象。

油价暴跌给德国造船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站在海工业的“风口”,过去两年德国造船企业接获大量订单,然而今年以来,市场更加疲软,海工船船东不再急于获得新船,也失去新造船舶的动力。德国造船企业接获的海工新船订单量同比略有下降,截至目前尚无新海工船订单接收记录;从手持订单来看,海工船仅3艘。

油价成为当前德国造船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因素。此前持续的油价下跌、海上油气业务的减少已经给德国造船企业带来了相当巨大的收入缺口。据悉,德国造船企业试图拓展其他市场来填补这一缺口,海洋军事业务和海上风电市场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END

关键词: 德国造船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