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绍岭:我为国家造大船

2017-03-29 08:06 | 荣成市新闻中心 船界人物


代绍岭(右二)和同事一起研究造船新技术。

三月的荣成,春寒料峭,而黄海造船有限公司码头却是一片繁忙景象,吊装船段的龙门吊轰鸣不断,工人们正在忙碌地进行船体装配和焊接作业。远远望去,一群工人簇拥在一起,走近才看清,是一位头戴红色安全帽、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工程师,正在认真地对工人进行技术指导。这位工程师,就是黄海造船有限公司生产设计处处长代绍岭。

代绍岭今年50岁,山东莱西人,从小到大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高考顺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可谓“天之骄子”,而代绍岭不怕苦、不怕累,毕业后从黄海造船厂的一个普通车间工人做起,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 转眼间已经27个年头,如今的他成为黄海造船有限公司生产设计处处长。近30年来,由他负责开发建造的船只已有上百条,曾获得山东省技术创新优秀新产品一等奖、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业内权威奖项,并被我市评为“2016年度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小时候的代绍岭就对大海充满无限的好奇,经常幻想着有一天,能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建造一艘巨大的轮船驶向大洋深处。上高中时,代绍岭听教导主任说他有个学生在大连造船厂工作得很不错。于是,高考报志愿时,代绍岭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学习船舶专业的高级学府——上海交通大学。

那个年代,大学毕业生是国家负责分配工作。代绍岭说,那时候有双向选择,除了服从分配外,还可以自主择业,他的很多同学都选择自主择业,留在大城市工作生活,而代绍岭选择服从分配,被山东水产厅分配到我市当时各方面条件待遇都一般的黄海造船厂,家人、朋友对代绍岭的决定感到费解。说到服从分配的原因,代绍岭告诉记者,大学期间,经过4年的专业学习,主要学的是一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毕业前夕,学校安排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去江南造船厂实习一个星期,在那里,代绍岭发现在大工厂工作多年,也很难有机会负责项目的生产设计,而对于船舶制造,必须要经过大量实践,技术才能不断突破。所以,他选择服从分配,到一个“有潜力”的船厂工作,和企业共同成长!

1991年,代绍岭一毕业就来到黄海造船厂,厂里规定,每个到厂里的新人实习期都要下车间工作,从基本的生产流水线开始学习。大学的时候,代绍岭只是从书本上学习怎样造船,并没有亲眼见过船体内部的具体构造,也没有实际操作,深刻体会到什么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来到车间实习,代绍岭可高兴坏了,因为他终于可以亲自动手操作了。代绍岭是个农村孩子,从不嫌弃艰苦的车间环境,每天和车间其他工人一起工作、同吃同睡。代绍岭告诉记者,自己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一路走来,真的要感谢很多人。

在车间实习的这一年,代绍岭认识了张模,张模是代绍岭在车间工作的师傅,比代绍岭还小2岁,但是,张模1987年就来到厂里车间工作,也算是当时车间里的“老人”,当时一个师傅带三到四个徒弟,代绍岭就是张模徒弟中的一员。虽然张模没有上过大学,但是他对船体的构造和配件了如指掌,这让代绍岭对这位“小师傅”心生敬佩。通过车间一年的锻炼,代绍岭不仅学习了很多实际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吃苦耐劳的意志力,这对他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影响。如今,张模是黄海造船结构分厂的助理,从代绍岭进厂第一天,他们就在一起共事,如今是第27年,他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也共同见证了黄海造船厂的华丽转身。“这么多年来,我们俩真是没少吵架,但都是为了把工作干得更好,我最佩服的就是代绍岭干工作的那股‘严谨劲’,曾经多次在施工现场,发现设计方设计有遗漏的地方或技术设计不合理的状况,代绍岭带领技师在现场及时进行更正,才使后续的施工能正常进行。”张模说。

在车间实习一年后,代绍岭被分配到黄海造船厂技术科工作,在这里他遇到了他的人生导师车玉堂。车玉堂是技术科的总工程师,现在已是耄耋之年。代绍岭回忆,技术上没有什么问题能难倒老师,只要听机器发出的声音,老师就能大体推断出船体哪里出现了问题,除此之外,车玉堂还教授了他很多做人的道理。“年轻人要沉下心,弯下腰,多问多学,做任何事都要有定力,不要嫌苦怕累……”车玉堂对代绍岭说的话,他至今都清楚记得。代绍岭告诉记者,车玉堂对自己的影响可谓是一生的。代绍岭每天刻苦钻研生产技术,之前画图是没有电脑的,只能在画板上用铅笔画,十分麻烦,代绍岭每天挑灯夜战,经常熬上几个通宵画图。1991年参加工作,1997年由他负责建造的第一艘船—— HC829拖网渔船建造成功。当时,厂里很多老前辈都纷纷向代绍岭竖起了大拇指。

2005年,造船行业盛行建造货船、公务船等大型船只,但当时黄海造船厂又想兼顾渔船的建造,所以将技术科分成了两个部门:技术开发处和生产设计处。技术开发处主要负责货船、公务船等大型船只的研发。由于之前出色的表现,年纪轻轻的代绍岭被升任技术开发处副处长,2008年成为生产设计处处长,2015年被聘为山东交通学院客座教授。一路走来,代绍岭一步一个脚印,用辛勤和汗水书写人生的精彩。

代绍岭任职以来亲自主持设计了7500吨散装水泥船、1.35万吨散装水泥船、1.5万吨水泥运输船、800客位客箱船、3.1万吨多用途船、400客位客货船(ARANUI5)、1500客位/2500米车道客滚船、1200客位客滚船等,以及各种双拖网渔船、艉滑道拖网渔船、活鱼运输船、渔业运输船等。其中,大型豪华高速客滚船产业化项目被列入威海市2010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省一批),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大型客滚船的研制”项目通过了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的科技成果鉴定。谈及未来,代绍岭说,他正在带领他的研发团队开发南极磷虾船项目,在国外这种技术都是保密的,我们国家已经提倡很多年了,但很少有人去开发,经过他们的刻苦攻关,预计不久就可以研发成功。代绍岭告诉记者,只要是自己决定要做的事,就一定会尽力做好,不留遗憾。

记者感言:

代绍岭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将自己的青春和激情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造船事业。面向浩瀚海洋,他凭着对船舶制造领域全球最新技术动态的敏锐“嗅觉”,扬帆起航,追寻着属于他的蓝色梦想。

END

关键词: 代绍岭黄海造船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