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璞:聚焦“由大到强”实现“标准制胜”
2018-03-06 16:14 | 洛阳日报 船界人物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今年我市有10余位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参政议政,他们中有国企掌舵人,有科研院所负责人,有文化工作者,有一线职工和普通农民。本报今起推出《全国两会上的“洛阳声音”》专栏,聚焦驻洛全国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敬请关注。
作为军工科研院所的一把手,马玉璞带领七二五所建立“一所两制”的管理模式,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极大促进了军民融合发展,使七二五所从一个传统的军工材料研究所转变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科技产业集团。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马玉璞在科研院所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中国创新之路,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积极出谋划策。近五年,马玉璞共提交意见和建议17件,涉及“重塑国民自信”“城市配套服务”“教育资源调整”等方面。
日前,赴京参加全国两会前夕,马玉璞接受了采访。
“这次,我带去两个建议,一个是建议国家建立机制,强化各行业的标准制定与国际接轨;另一个是建议国家完善标准煤的能耗单位。”马玉璞开门见山。
2013年是马玉璞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一年,正值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这年全国两会期间,马玉璞向媒体透露了自己思考已久的一个关于“中国创造”的建议,那就是“标准制胜”。他建议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牵头制定,统筹谋划未来20年到30年的国际技术标准修订工作,以期中国未来拥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我在研究所一直做科技工作,这些年,我们的技术、产品和国外交流很多,感觉国外经常利用技术标准打压中国。这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还要建议中国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马玉璞说,这是“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必经之路。
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通过《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强制规定从2009年起新造船舶必须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以避免海洋生物入侵,到2017年,远洋船舶未安装此设备不得驶入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港口。
2014年3月,马玉璞就此形成文案,建议中国加入该公约。“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船舶运载能力加起来占全球的8%。签署该公约,将推动我国船舶行业向高端发展。”马玉璞说。
创新,这个当今的热门话题在军工研究所掌舵人马玉璞看来,有更加特殊的意义。“对七二五所而言,军工科研是根本,科技产业是支撑,创新才是我们的立身之本。”马玉璞说,体制机制创新,为我们的发展松了绑,七二五所军民融合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科研院所前列。
今年全国两会,马玉璞的目光还将聚焦“军民融合”。结合七二五所的实践,针对军民融合战略推进进程中存在的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马玉璞经过深思熟虑,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中国要想成为装备制造的大国和军事强国,必须走军民融合道路,使我们优秀的军工技术为民品服务,把优秀的民用技术转向军工装备,互相促进。
聚焦国家“由大到强”、聚焦“标准制胜”、聚焦“军民融合”,马玉璞希望通过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把七二五所的实践积累转化为国家发展的宝贵经验,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同时,这也是马玉璞所理解的全国人大代表的责任——为大政方针找依据,为所在行业发声音,为人民利益鼓与呼。(洛阳日报记者 赵志伟 通讯员 张志恒)
人物档案
马玉璞,1962年生,河南省洛阳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所长、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