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船重工全面推进成本工程实现企业扭亏脱困
2020-10-21 16:17 | 国际船舶网 船厂动态
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各种挑战交织叠加,绝大多数船企都处于盈利难的困境,中国船舶大船集团也面临着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压力、本部产品结构的巨大调整以及主要所属企业生产经营的艰难困境。降成本、提效率,刻不容缓。
在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面对“降成本、提效率”两个思考题,山船重工按照大船集团整体部署,持之以恒提高成本管控水平,搭建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优化改进项目管理机制,全面推进成本工程,努力破题,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为实现企业扭亏脱困和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山船重工以大船集团标准框架、标准科目、标准流程,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同时针对造船、修船、非船各业务板块,分别制定了项目成本管控体系,明确预算标准和目标,做到提前策划、事前控制、事中监督、定期通报、事后分析、考核奖励。
在此基础上,继续实行各业务板块的模拟法人制度,使各部门树立全成本费用概念,加强成本自主把控。
经过两年来的运行,各归口部门及使用部门将成本管控关口前移,费用指标层层分解,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局面。广大员工的成本意识显著增强,物料消耗始终控制在预算以内。
今年上半年,山船重工预算主营业务收入完成年度指标58.23%,主营业务成本占年度指标56.28%。期间费用支出占年度指标的32.42%,总体均低于序时进度。建筑物、机械设备等大修项目,完工结算项目共8项,比预算节约费用21.88万元。
严抓采购关键环节
在物资采购业务方面,山船重工通过充分利用中国船舶集团整体优势,以及提高商务谈判级别等措施,优化采购模式,控制成本支出。在建的8.2万吨散货船、8.5万吨散货船、12万吨散货船项目整体采购成本呈下降趋势。
一是利用物贸集团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和物贸集团电子商务平台模式,发挥集中采购数量优势,提升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通过集中采购,8.5万吨散货船项目、12万吨散货船项目船板采购较目标成本节约2839万元。
二是利用中国船舶集团内部配套企业优势,为公司在降低成本、技术、供货、售后、重要紧急问题处理等方面提供了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三是对接大船集团采购模式,建立并规范物资采购订货会制度,改进物资采购操作方式,各部门充分参与采购全过程,加强与供应商谈价议价环节,切实降低成本。目前,造船项目所有物资采购全部通过订货会定标。
四是充分利用大船集团的资源优势,借鉴大船的供应商体系及价格体系。
同时,推进主要物资价格监控体系,建立采购价格信息库,对关键设备价格构成进行详细的分析,为物资价格谈判提供数据支持,努力确保各项目达到目标成本。
实行人工费新型管理模式
目前,造船成本的总体管控仍是成本工作的“重头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生产效率不理想。为了倒逼生产作业单位提高效率,山船重工针对造船人工费,结合船型数据总结分析,实施新型管控模式,即人工费成本指标打包管理。
通过对正常工程和修改、增加等非正常工程加强指标管控,明确责权利,公司和生产作业单位共担成本风险,使生产部门自觉主动提高效率,逐步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加强考核奖惩,提升全员控制指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该项工作目前正在推进实施,8.2万吨散货船和8.5万吨散货船在建船舶的公司级成本指标已经完成,下步将推动指导生产单位建立部门级、区域级成本指标。
工艺工法改进降成本
各基层单位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小改小革,通过工艺工法改进、设备自修等,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助力降本增效工作开展。
造船方面,优化8.2万吨散货船系列船边柜分段划分,对16号船及后续船,将边柜总组段中的槽型壁分段由总组阶段前移至分段阶段预组,大大降低了600吨龙门吊的占用,提高了总组场地周转率。该项目采用喷涂式新型绝缘材料,单船节省成本约4万元,目前8.5万吨散货船项目也已确定继续采用。
同时,采取多种举措降低外委成本,特别是针对重点外委工程舱盖制作项目进行了管理改进。通过详细策划调研,基于主要材料的市场价格走低趋势,采取了本厂采购供应钢板、外委厂家进行制作的新型模式。8.5万吨散货船项目前5艘船的舱盖制作采取该模式,比目标成本共节约111.55万元。近期,山船重工对厂区7号硬地资源进行了更新改造,具备了自制舱盖的能力。8.5万吨散货船项目后5艘船的舱盖制作工程由外委调整为自制,比外委可节约10%以上成本,仅运输费一项即可节约30余万元。
修船方面,生产单位各显神通。例如研制了适用于集装箱船舱盖吊装的专用工装,单块舱盖吊装用时仅20分钟,节省了前期大量准备时间和人力;高空车新型进气系统改造,解决困扰涂装作业多年的疑难问题,极大降低了设备维修成本;拖轮完成锅炉的油改电革新改造,安装电锅炉后,供暖期单船总用电较燃油锅炉可节约5.5万元,还减少了柴油的硫排放;此外,6毫米以下薄板焊接工艺、LPG船低温钢板焊接工艺等创新项目,都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