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深水油气装备制造能力跃居世界前列
2021-01-28 19:34 | 界面新闻 船东动态
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十三五”时期,中国深水油气装备制造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1月28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发布消息称,过去五年,中国海洋石油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以深水半潜生产平台、浮式储卸油装置(FPSO)系统总体集成技术、中心管汇等水下生产系统为代表的深水油气装备制造能力,跃居世界先进水平。
深海,是未来全球油气资源的重要接替区。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蕴藏在海洋之中,其中44%来自深海。
2014年8月,中国首个千亿级自营深水大气田——陵水17-2气田被发现。由此,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正式走向深水。
一般而言,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中,300米水深以上即为深水,1500米以上为超深水。水深越深,对于海洋石油工程装备技术的挑战就越大。
中国海油表示,深海油气开发,除了风险和投入呈几何倍数递增外,装备制造是关键瓶颈。只有自主掌握深水装备制造技术,才能真正拥有深水开发的主动权。
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中国海油在“十二五”时期打造了“五型六船”深水舰队,实现了深海钻探能力从300米到3000米水深的跨越。
“五型六船”是指为推动深水发展战略,中国海油建造的五种型号、六艘可在水深3000米海域工作的深海工程装备。
但当时,用于深水油气田开发的生产装备建造仍停留在300米以内水深范围。
“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油决定将半潜生产平台等典型深水装备制造技术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对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攻关。
今年1月14日,中国海油宣布,由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在山东烟台交付启航。这标志着国内深水油气田开发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中国海油介绍,“深海一号”预计6月具备投产条件,用于开发国内首个1500米深水自营大气田——陵水17-2气田。该气田投产后,每年可为粤港琼等地供应30亿立方米深海天然气。
陵水17-2气田开发项目总经理尤学刚表示,“深海一号”能源站实现了三项世界级创新,运用了13项国内首创技术,攻克了10多项行业难题,是中国海洋工程建造领域的集大成之作。
随着海洋油气开发逐渐向深海、远海发展,铺设长距离油气回输管线的成本越来越高、风险也越来越大。中国海油认为,解决这一难题最有效的途径是建设“海上油气加工厂”——FPSO。
FPSO能够对海上原油天然气进行初步加工、储存和外输,是集人员居住与生产指挥系统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海上石油生产基地。
但FPSO造价高昂,生产工艺复杂,设备设施集成程度高,建造难度大。它也被视为海洋工程领域“皇冠上的明珠”。
“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油将FPSO总体集成技术提升,作为科技发展的优先方向,攻关了不同类型FPSO总体集成和全产业链技术。
2018年5月,中国海油承揽的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67 FPSO,成功在海油工程青岛场地交付,开创了中国自主集成并成功交付世界级超大型FPSO的先河。
同时,中国FPSO单点建造集成技术也获得了突破。2020年5月,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和集成的中国最大作业水深FPSO“海洋石油119”,在青岛场地交付启航。
“海洋石油119”采用了国际上技术最复杂、集成精度最高的大型内转塔单点系泊系统,该系统在全球范围内仅有四例。
截至目前,中国海油拥有FPSO共计16艘,规模与总吨位均居世界前列。
中国海油称,其已形成了从设计、建造、安装、调试到运营管理、升级改造的FPSO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实现了作业海域从水深16.7米到2000米、吨位从5万吨级至35万吨级、船型从普通型到圆筒型、系泊形式从多点系泊到单点系泊的全覆盖。
中国海油表示,其FPSO装备的抗冰、抗台风能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型FPSO总体集成和全产业链技术获得全面提升,且带动了国内造船、机电、冶金、信息等产业技术的发展。
水下油气生产设施,则是海上油气田增强抗灾害性环境能力和降低开发成本的最优解决方案和行业趋势。
目前,中国水下生产系统从最简单的水下产品,逐渐向中高端延伸,基本掌握了1500米水深水下生产系统设计和制造技术,实现水下管汇等系列关键水下产品的国产化应用。
去年11月,中国海油与哈斯基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流花29-1气田顺利投产。中国自主建造的水下生产系统在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装备制造能力的提升为海洋油气生产带来利好。1月21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称,其去年国内油气总产量突破6500万吨油当量,刷新历史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