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国之重器“天鲸号”正式投入平陆运河建设

2023-08-21 08:48 | 当代广西 船舶动态


8月19日,停泊在平陆运河项目航道15标入海口近海段的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超大型自航绞吸船“天鲸号”进行调试作业。记者 张友豪 摄

8月20日,在平陆运河项目航道15标入海口近海段,随着施工指令的下达,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超大型自航绞吸船“天鲸号”潜入海中的绞刀飞速运转,绞碎的泥沙碎岩经排泥管,由泥泵输送到1200米以外的纳泥区。这标志着“天鲸号”正式投入平陆运河项目建设,书写国之重器与世纪工程相遇的绚丽华章。

“天鲸号”经过龙门大桥,进入平陆运河项目建设区域。记者 张友豪 摄

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标志性工程,是广西所盼、桂运所系,江海联运、山海协同的重大项目,全长134.2公里,其中入海口施工标段全长约22公里,总疏浚工程量1323.14万立方米。

针对入海口段施工特点,平陆运河集团及各参建单位注重加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引进国之重器“天鲸号”绞吸船、裂岩船等先进施工设备,降低施工过程中对红树林、桥梁等环境敏感区域影响,全力打造优质工程、绿色工程。

“天鲸号”绞吸船主要进行平陆运河航道15标入海口段的疏浚挖岩施工。地勘资料显示,由于长年受海水潮汐冲刷等因素影响,该标段河床土质复杂多变,高低不平,特别是岩石含量大,抗压强度高,极难开挖输送,施工作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天鲸号”从钦州港开往平陆运河项目施工区域。记者 张友豪 摄

平陆运河集团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黎明镜介绍,“天鲸号”进场后,将快速打开入海口段施工作业面,充分发挥其“挖得快、排得远、效率高”的优势,破解施工海域土质复杂、疏浚土运输距离长、工期紧等难题,在保证施工符合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等的前提下挖掘海底坚硬岩石,加快航道疏浚作业进度,高效完成施工任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步伐。

根据工作计划,“天鲸号”进场后将从主线航道桩号K127+000位置开始向北开挖(从标段终点向标段起点方向),负责5公里河段开挖,总开挖量200万立方米,施工至2023年12月31日。通过绞吸挖泥的方式,将疏浚的土石方经排泥管线直接吹填至纳泥区,结合平陆运河实际土质,日均吹填的土石方量可达2.5万多立方米,完成普通疏浚船舶无法完成的快速挖岩任务,加快平陆运河航道15标入海口段施工进度。

作为中国首艘超大型自航绞吸船,“天鲸号”设计挖掘效率为每小时4500立方米。在执行吹填作业时,该船能将海沙、海水的混合物排放到最远6000米外。凭借其平均1小时吹填出一个足球场的强大吹填造地能力,成为享誉世界的“造岛神器”,被网民亲切地称为“地图编辑器”。

中交天航局广西平陆运河航道15标项目总工程师岳文飞告诉记者,“天鲸号”一是“挖得快”。天鲸号的挖掘系统是由4200千瓦变频电机驱动的重型绞刀头提供强大的挖掘动力,可挖掘抗压强度最高达40兆帕的中风化及强风化岩石。配置了通用、粘土、挖岩和重型挖岩等4种类型的绞刀,能够挖掘淤泥、粘土、实砂质土、砾石、中弱风化岩以及强风化岩。二是“排得远”。“天鲸号”在执行吹填作业时,该船能将海沙、海水的混合物排放到最远6000米外。三是“效率高”。与炸礁工艺及疏浚土转运相比,“天鲸号”直接疏浚吹填不仅更加环保,更能节省更多的施工时间,施工进度及施工效率与前两者相比有质的飞跃。

进入工作状态后,“天鲸号”会通过其4200千瓦的强大挖掘能力将海底的坚硬岩石凿碎并与海水充分混合,通过桥架上的水下泵将泥浆吸入再由两台舱内泵加压排出,通过船尾排泥管线吹送至陆地纳泥区,从而减少设备的投入量,提升生产效益。

这就意味着,“天鲸号”的加入,凭借其对硬质岩石强大的挖掘能力,极大减少了平陆运河的海底爆破量,加上利用长距离输送环保施工工艺,也能有效减少该标段船舶设备的投入数量,减少了抛泥加转吹造成的海域二次污染。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作业区域海洋生物及运河两岸堤防、岸坡稳定性的影响,有效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确保了优质绿色安全文明施工。

“‘天鲸号’是从环保方面设计的船,它的吸入能力特别大,保证这些搅松的浑浊液可以尽最小范围扩散。”岳文飞说,为满足绿色工程建设需要,项目早前已调集国内首艘环保型绞吸式挖泥船“浚湖船”投入项目施工建设。

END

关键词: 天鲸号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