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美国“最大”船厂?韩华海洋欲进军全球最大军工市场
2023-10-12 10:08 | 国际船舶网 船厂动态
为进军美国军工、造船业务,加入“新东家”韩国军工巨头韩华集团的韩华海洋(原大宇造船)计划收购美国主要商业造船厂Philly Shipyard,一旦收购成功,Philly船厂将成为被韩国企业收购的第一家美国造船厂。
据韩媒报道,韩华海洋近日向Philly船厂派遣了收购考察团。在此之前,韩华海洋方面已与Philly船厂进行了收购的事前协调。
对此,Philly船厂发布公告回应称:“公司正在不断寻找战略替代方案,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并将根据适用法律和法规,在适当的时候向市场通报。”不过,该公司并没有证实或否认正在进行任何谈判。
Philly船厂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是全球知名的海洋工程、海上风电及能源巨头挪威Aker集团的子公司。Aker Capital持有费城造船厂67.64%的股份,是该船厂的第一大股东;摩根大通和高盛集团分别持股11.51%和6.34%,是第二、第三大股东。
早在今年2月,推进收购原大宇造船的韩华集团收购特别工作组(TF)在其召开的大宇造船员工座谈会上就表示,韩华集团在完成大宇造船的收购后,为了建造军工产品和海上风电安装船,正在考虑收购美国的一家造船厂,使新公司与韩华能源公司、韩华解决方案公司等LNG、海上风电业务发挥协同效应。特别工作组表示,韩华集团收购大宇造船后,将推进新公司与集团其他子公司业务紧密协作、共同的成长的战略。收购美国的一家造船厂,是为了获得美国当地军工产业订单以及海上风电装备订单。
今年9月15日,韩华海洋中央研究院院长姜钟奎在接受韩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正在推进收购美国造船厂的计划。”
韩国业界人士表示,韩华海洋尝试收购Philly船厂,是为了拓展当地业务的第一步。根据美国政府1920年通过的《海商法》(Jones Act,俗称琼斯法案)规定,在美国港口之间运输货物的船舶必须由美国制造,并在美国登记注册;船舶的所有权至少有75%是美国公民拥有;船员必须是美国公民。与之相比,包括韩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都通过了国家拥有国内港口间运输权限,仅限于在相关国家注册的船舶的法案,但美国明示了“在本国建造”的追加条件。同时,根据不同船型的要求也不一样,军队使用的船舶相关规定更加严格。
Philly船厂所在的费城是美国海军萌芽的地区,与世界最大的海军基地、美国海军的核心基地和海军士官学校所在地等相邻。该船厂的核心业务不仅有商船建造,还从包括军队在内的政府机构承接船舶建造和维修订单等。该船厂是美国少数几家能够建造中大型船舶的商业船厂。自2003年以来,所有琼斯法案远洋船舶中有一半以上由Philly船厂建造交付,包括集装箱船、成品油船和原油船。
2018年11月,Philly船厂交付了美森轮船首艘Aloha级3600TEU集装箱船“Daniel K. Inouye”号,这是有史以来美国本土建造的最大集装箱船。但随着美森轮船第二艘Aloha级集装箱船在2019年年初交付完毕,Philly船厂陷入了订单枯竭的困境。
由于商船订单稀缺,Philly船厂开始寻求美国政府的新船建造和维修合同。2019年,Philly船厂成功获得了美国海事局军用车辆运输船“FSS Antares”号和“FSS Pollux”号的维修保养合同,以及美国海军Common Hull辅助多用途平台的设计工作;2020年又接获美国海事局(MARAD)2+3艘国家安全多任务船(NSMV)订单。
2021年11月,Philly船厂与美国领先的疏浚公司Great Lakes Dredge & Dock (GLDD)签订1+1艘琼斯法案抛石船建造合同,这是该船厂自2015年之后获得的首份商船订单。
今年7月,Philly船厂GLDD建造的首艘海上风电场抛石船“Acadia”号切割钢板,美国总统拜登出席了开工仪式。这是世界上第一艘挂美国船旗、符合美国琼斯法案要求的抛石船,服务于美国海上风电场,对海上风机的海底基础及电缆实施抛石保护。
对于此次收购,韩国业界评价认为,韩华海洋并不是想单纯地从事建造船舶业务,而是考虑到与军工业务的协同效应,收购Philly船厂已具备了最佳条件。
据悉,韩华海洋收购Philly船厂的资金有望通过有偿增资筹集。今年8月23日,韩华海洋召开理事会,通过了约2万亿韩元(约合15亿美元)规模的有偿增资扩股决议,其中约有9000亿韩元(约合6.7亿美元)将用于为应对全球安保需求,确保军工产业竞争力的设施投资及并购 (M&A),包括研发无人舰艇等尖端技术以及海外生产基地的建设。也就是说,为了进军以美国和欧洲为中心的全球海洋防务市场,韩华海洋将构建“超级差距防务产业”基础设施。
姜钟奎表示:“通过有偿增资确保资金,韩华海洋将在采取包括并购在内的措施增强全球竞争力的基础上,到2040年实现年营业收入40万亿韩元、营业利润5万亿韩元,跃升为主导未来海洋产业模式的‘全球海洋解决方案供应商(Global Ocean Solution Prov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