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装箱船破坏欧洲天然气管道?中方调查出炉!
2024-08-18 21:13 | 国际船舶网 船舶动态
中国政府的最新调查显示,恶劣天气或是导致一艘中国集装箱船去年10月损坏欧洲重要天然气管道的“元凶”。
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政府已经就事故进行了内部调查,并于最近将调查结果通报给了欧洲各国政府。这份报告证实,中国集装箱船“新新北极熊(Newnew Polar Bear)”号确实应该对芬兰和爱沙尼亚之间的天然气管线“波罗的海连接管”(Balticconnector)受损一事承担责任,但报告称这是一起由恶劣天气导致的事故,并非蓄意破坏。
目前,爱沙尼亚和芬兰仍在就“新新北极熊”号进行联合刑事调查。事发时,这艘集装箱船挂香港船旗,船东为中国航运公司新新海运有限公司(NewNew Shipping Line)。
《南华早报》报道称,中方的报告已在各部委传阅,但在调查中不作为正式证据提交。爱沙尼亚和芬兰政府都敦促中方回应其紧急请求,提供有关这艘集装箱船的信息。
爱沙尼亚检察院公共关系负责人Kairi Küngas称,这份文件并未送到爱沙尼亚检察院办公室,在任何情况下该报告“都不能作为爱沙尼亚刑事调查的证据”。她表示:“我们向中国当局提交了一份法律援助申请,以便从该船及其船员处收集证据。为了执行法律援助请求,中国当局可以自行开展调查行动,也可以让爱沙尼亚调查人员参与,但在中国领土上开展的所有活动都必须符合当地法律。截至目前,中国当局尚未就执行法律援助请求作出答复。”
芬兰国家调查局拒绝证实该部门是否有收到相关文件,但表示其正在进行调查。芬兰国际调查局通讯主管Anna Zareff称:“在调查过程中,芬兰国家调查局与中国当局进行了合作,并向中国主管当局提交了法律援助请求。必须指出的是,调查仍在进行中,只有在完成必要的调查措施后,才能就这些时间背后的原因做出最终结论(技术故障-疏忽/航行技术不佳-蓄意行为),而这仍需要一定时间。”
据了解,去年10月8日,天然气管线“波罗的海连接管”(Balticconnector)因漏气而关闭。芬兰和爱沙尼亚有关部门随后展开调查发现,“新新北极熊”号疑似在10月7日晚间或10月8日上午在海底拖锚,划破了天然气管道,还损坏了两国之间的两条电信电缆。
调查人员当时称,海底有一条1.5至4米宽的拖痕延伸到管道的受损点。一个重达6吨重的重型锚就丢在受损点附近,锚中有痕迹表明它曾与管道有过接触。“新新北极熊”号当时在波罗的海的航向和位置与管道损坏的时间和地点相吻合,芬兰警方也声称“新新北极熊”号实际上少了一个前锚。
据了解,“波罗的海连接管”是埋设在芬兰湾底部的连接芬兰和爱沙尼亚的天然气管道,长达77公里。这条管道于2019年12月投入使用,是芬兰重要的能源来源。该管道耗资约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68亿元),埋设的最深处在水下约100米处。
受事件影响,“波罗的海连接管”被迫停运,期间芬兰天然气网络的天然气供应依靠的是停泊在因库港(Inkoo)的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FSRU Exempler”号。直到今年4月22日,“波罗的海连接管”终于完成维修工作,恢复商业运营。
在事故发生后,“新新北极熊”号驶往圣彼得堡,在卸载了约1000TEU集装箱后返回中国停靠天津港。据了解,这是一艘1620TEU支线集装箱船,建于2005年。2023年6月,该船被出售给海南新新阳航运公司(Hainan Xin Xin Yang Shipping),改挂香港船旗,并将船名更改为“新新北极熊”号。
2023年7月初,新新海运开通了从圣彼得堡出发的航线,“新新北极熊”号于7月7日在圣彼得堡第一集装箱码头扬帆起航,历时21天穿越北海航线抵达中国,标志着中俄北极航线集装箱班轮正式启动。
根据Alphaliner的数据,新新海运旗下船队现运营11艘船,包括7艘自有船舶和4艘租入船舶,船队运力31728TEU,排名全球第46位。
自去年开辟首条航线以来,新新海运持续扩张北极航线运力。今年早些时候,该公司与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共同开辟海铁联运线路“北极1号快线”,在7月5日于莫斯科别雷拉斯特物流中心举行开航仪式。“北极1号快线”从国内港口始发,经北冰洋航线到达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港口,再经铁路运输至莫斯科别雷拉斯特物流中心,全程运输距离约1.3万公里,整体运输时间预计为20-25天。
与经过苏伊士运河的常规航线相比,“北极1号快线”的运输距离可缩短5000-8000公里,由于沿途挂靠的港口更少,运输时间可减少20天以上。2024年,预计将有超过20000TEU货物经此快线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