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艘中国造!盘点2024年10艘“全球首艘”船

2025-01-31 20:51 | 国际船舶网 船舷内外


2024年,全球造船市场迈入新一轮“超级周期”,绿色转型步伐持续加快,节能减碳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方向。根据惯例,国际船舶网盘点了2024年报道交付的10艘“全球首艘”标志性船舶(按交付时间排序)。其中,中国船厂建造7艘,韩国船厂建造2艘,欧洲船厂建造1艘,显示出中国从高端船舶建造领域的“跟跑者”跃升为“领跑者”的巨大进步。

1、全球首艘大型甲醇动力集装箱船“Ane Maersk”号

1月26日,韩国HD现代重工蔚山船厂为马士基建造的16000TEU集装箱船“Ane Maersk”号举行命名仪式,这是全球首艘大型甲醇动力集装箱船,在2月初交付运营,部署在连接亚洲和欧洲的AE7航线上。

这是马士基在HD现代重工订造的18艘大型甲醇动力船中的第一艘,也是继去年现代尾浦造船交付的“Laura Maersk”号之后、世界上第二艘甲醇动力集装箱船。“Ane Maersk”号全长350米,宽53.3米,载箱量16592TEU。该船配备由MAN Energy Soltuions提供的双燃料发动机,可以使用甲醇和传统船用燃料航行,辅机同样采用甲醇双燃料。

2、全球首艘CNG运输船“JAYANTI BARUNA”号

3月6日,由中集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工程总包、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韩通船舶重工和中集太平洋海工参与设计制造的全球首艘压缩天然气(CNG)运输船“JAYANTI BARUNA”号的交船命名仪式在此隆重举行。

此次交船及命名的全球首艘CNG运输船,货舱系统由石家庄安瑞科采用国际标准设计制造的数百支高压气瓶、调压及高度集成的控制系统组成。船舶以天然气为动力,双燃料主机驱动,船长110米,设计航速14节,入级美国船级社和印尼船级社双船级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交付后,在印尼服务于国家调峰电厂岛屿间的天然气运输,每航次运输压缩天然气量可达70万方。

3、全球首艘99000立方米VLEC“GAS CHANGJIANG”号

4月22日,江南造船为万华化学公司建造的99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双燃料运输船(VLEC)系列船首制船“GAS CHANGJIANG”号命名交付。

99000立方米VLEC是世界上最大舱容的VLEC,由江南造船自主研发设计,特别是其核心的低温货物围护系统是自主创新研制的B型舱(BrillianceE®)。该型船总长230米,型宽36.6米,型深22.5米,入级美国船级社(ABS),适用于运输乙烷、乙烯和LPG等多种液化气体,油(气)耗低、蒸发率(BOR)小、无液位装载限制、维护成本低等优势,是为乙烷长途运输“量身度造”的最佳船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据悉,该船型已获得船舶工业界的最高奖项-科学技术特等奖。该型船具有“设计领先、技术先进、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环境舒适、智能管理”的特点。

4、全球首艘高锰钢LNG燃料舱集装箱船“Singapore Express”号

5月10日,韩国韩华海洋为德国赫伯罗特建造的6艘LNG双燃料动力24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中首制船“Singapore Express”号交付,这是全球第一艘使用高锰钢LNG燃料舱的超大型集装箱船。使用这种新型燃料舱材料,每艘船最多可节省200万至300万美元成本。

该船采用开创性设计,搭载了由高锰钢制造的18000立方米B型LNG燃料舱。该型燃料舱由韩华海洋和浦项制铁联合开发并进行工程验证,为方形储罐,安装在船舱内,有别于目前在建的LNG动力船普遍采用的球形LNG燃料舱,具有减少液面晃荡、形状没有限制等优点。此前,业界主要采用镍合金钢(9%Ni)、铝合金、不锈钢等作为LNG货舱和燃料储罐的主要材料,但价格较高、加工工序繁琐、强度较低。相比之下,高锰钢的价格比9%镍钢更具竞争力,其不仅在零下196摄氏度的超低温条件下可以保持理想的性能,而且强度高,耐磨耗性强。

5、全球首艘第五代大型LNG船“绿能瀛”号

5月15日,由沪东中华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全球首艘第五代“长恒系列”17.4万立方米大型运输船“绿能瀛(GREENERGY OCEAN)”号命名交付。这一由中国创新研制、代表当今世界大型LNG运输船领域最高技术水平的“海上超级冷冻车”终于从施工图变为实景图。

“绿能瀛”号总长299米,型宽46.4米,型深26.25米,入级美国船级社(ABS)和中国船级社(CCS)。其采用安装了最新智能控制废气再循环(iCER)系统技术的中国船舶WinGD 5X72DF2.1双燃料主机,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LNG运输船建造工程——“中国海油中长期FOB资源配套LNG运输船项目”首制船,对于保障我国能源运输安全,有效提升我国LNG运输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助力我国建设制造强国、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这款集最新设计理念、最优技术装备、最强环保性能、最具前瞻性,以及沪东中华前四代LNG船设计之精华于一身的“长恒系列”船型,具有四大显著亮点:快速性能好,综合能耗低;低温性能好,舱型兼容性广;空船重量轻,载货能力强;操控运维巧,航线匹配佳。

6、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新红专”号

7月8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研发设计、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全球首艘集远程遥控、自主航行与教学实训于一身的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新红专”号命名交付。

该船将用于航海人才认知学习、实操训练和智能实训,服务于智能船舶领域的科学研究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将成为大连海事大学“一流学科”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支撑。“新红专”轮悬挂五星红旗,入中国船级社。该船长约69.83米,宽10.9米,可容纳35名科研人员或教学团队。船舶配置非收放式减摇鳍一对,大大提高船舶的适航性、稳定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在四级海况下能够开展正常的教学、实训和科研工作,六级海况下能够安全航行。该船取得了i-ship(R1,No,M,I)智能船附加标志,实现了智能化全覆盖,驾、机、电深度融合,智能化程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全球首艘具有自主航行、远程控制、自动靠离泊、智能研究教学、海事研究、海员智能培训等综合性功能的科研和实训船。

7、全球首艘江海直达型LNG加注运输船“淮河能源启航”号

7月19日,沪东中华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我国“气化长江”标志性工程——全球首款、中国首制江海直达型14000立方米LNG加注运输船“淮河能源启航”号命名交付。

“淮河能源启航”号是沪东中华为淮河能源控股集团量身定制,总长130米,型宽23.6米,型深15米,入级中国船级社(CCS)。该船采用双燃料动力全回转推进系统,可实现狭窄内河航道的灵活操纵,并配备“智能平台+智能航行+智能能效”的增强型智能集成自动化系统。其独特的浅吃水设计,既满足远洋无限航区设计要求,又能实现长江航道极值低水位情况下的适航性,可全年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实现江海直达一站式LNG加注和运输的双功能,堪称“长江定制款”LNG加注运输船。该船国产化率逾80%创新高,配置了沪东中华自主研发且获得国家专利授权的B型舱LNG围护系统,这是该系统首次在国内LNG运输船上实现首台套工程应用,标志着中国研制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型舱LNG围护系统取得重大突破。船上液货系统的核心设备LNG深冷式再液化装置由711所自主研制。

8、全球首艘Twin X-Stern风电运维母船“Olympic Boreas”号

7月25日,挪威乌斯坦(Ulstein)为挪威船东Olympic Offshore设计建造的全球首艘Ulstein Twin X-Stern双艉运维母船(CSOV)“Olympic Boreas”号命名交付。

“Olympic Boreas”号采用Ulstein SX222型设计,是全球第一艘配备Ulstein创新线型设计Twin X-Stern的运维母船。Twin X-Stern是Ulstein为海上风电运维母船专门开发的线型设计,旨在提高船舶在风场运维时的适航性、DP定位能力、和机动灵活性。该船全长89.6米,型宽19.2米,有91个房舱,能为126人提供居住工作场所。船上安装一个大容量的电池组,不仅可以达到消峰填谷的需求,同时可以替代一台主机机组,在满足DP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油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船舶设计围绕节能减排展开,内部空间为未来加装更大容量的电池预留了空间。同时,“Olympic Boreas”号采用甲醇燃料预留(methanol-ready)设计,为今后甲醇燃料的升级预留了空间和结构准备。所有这些系统的设计都为该船未来零排放海事操作做好充分准备。

9、全球首艘9100车汽车运输船“Höegh Aurora”号

8月6日,招商工业海门基地为礼诺航运(Höegh Autolines)建造的全球首艘9100车双燃料汽车运输船“Höegh Aurora(礼诺极光)”号命名交付。

“Höegh Aurora”号是礼诺航运与招商工业合作建造的12艘双燃料和零碳就绪“极光(Aurora)级”汽车运输船中的第一艘。该系列船是目前市场上该类型最大、最环保的汽车运输船,由Deltamarin设计,每艘运载能力达9100车,14层甲板,动力设备方面配备有1台低速双燃料主机和3台双燃料发电机机,除了可以使用LNG和常规燃料,还有DNV船级社的“氨预留(ammonia ready)”和“甲醇预留(methanol ready)”符号。船舶设计用于运输未来的货物,将具有加强的甲板和增强的内部坡道系统,允许电动汽车在所有甲板上行驶,并为更重的项目货物提供更多灵活性。在顶层甲板上安装了150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使发电机发电量最多可减少 30%-35%,同时船舶还可采用岸电,实现无排放港口作业。

10、全球首艘7500立方米LCO2运输船“Northern Pioneer”号

11月29日,大连造船为挪威北极光公司(Northern Lights)建造的全球首制商用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LCO2)运输船 “Northern Pioneer(北极光先锋)”号交付。

该船型总长约130米,型宽21.2米,结构吃水8米,悬挂挪威国旗,入级DNV船级社。由大连造船自主设计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船型研发过程始终秉承绿色、环保、安全、高效、舒适的设计理念,采用多种创新技术手段,引领该船型未来发展方向。配置有两个特殊材料制造的全压式C型液货罐,用于运输二氧化碳,最大承载压力达19barg,可耐-35℃低温。主机配置LNG与船用轻柴油两种燃料,船舶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水平满足最严格的要求。应用转子风帆、气泡减阻、主机废气监测系统及轴带发电机等多种创新技术,大幅降低排放水平,提升了节能效果,满足最先进的能效设计指数(EEDI Phase III)要求。该船交付后,将应用于欧洲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计划,收集欧洲工业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至挪威西海岸地区二氧化碳接收端码头加以处理后注入海底地下2600米永久封存。

END

关键词: 全球首艘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