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商标申请!三星重工抢占市场先机
2025-04-22 10:49 | 国际船舶网 船厂动态
作为海工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韩国三星重工在技术研发与市场布局上再度出击,正式申请了海上浮式小型模块化核电站的相关商标“FSMR”和“FMSR”。
这是三星重工继2023年完成该产品的概念设计后,为进一步推进产品名称确权工作而采取的措施,也引发了韩国业界对其能否在海上浮式小型模块化核电站市场延续领先地位的高度关注。
据韩国工业产权信息服务中心(KIPRIS)4月18日披露,三星重工近日提交了“FSMR”和“FMSR”商标注册申请,指定商品分类涵盖海上浮式核电站成套设备、搭载核电站发生器的船舶、搭载核电站成套设备的船舶等领域。
MSR(熔盐堆)是SMR(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的一种创新技术路径,其核心在于采用熔融盐而非传统水作为冷却剂。而FSMR(浮式小型模块化核电站)则是将MSR技术与海上平台结合,具备选址灵活、设备限制较少、建设周期短(约2年)及成本较低等显著优势。
韩国业界人士分析指出,此前业界普遍使用“浮式SMR”这一统称,此次三星重工抢注“FSMR”商标,旨在通过品牌化策略抢占“浮式(Floating)+SMR”融合产品的市场认知先机。“SMR作为环保能源备受关注,因此三星重工似乎开始抢占先机。”
事实上,三星重工在该领域的技术储备已颇具成效。2023年1月4日,其研发的海上浮式核能发电设备“小型熔盐核反应堆动力驳船(CMSR Power Barge)”完成概念设计,并成功获得美国船级社(ABS)颁发的原则性认可(AIP)证书,为商业化落地奠定了关键基础。
韩国业界预测,如果三星重工能率先实现FSMR的商用化,该产品将与三星重工此前全球首创的沿岸FLNG(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构成其海工装备的核心产品线。以沿岸FLNG为例,单台设备价格约2万亿韩元,不仅建造难度远超普通船舶,更因其高附加值特性成为三星重工的技术标杆产品。
据悉,三星重工近年来将海上核电业务列为未来发展重点,正在进军以SMR为基础的海上浮式核电站以及核动力船舶市场。2021年6月,三星重工与韩国原子能研究院(KAERI)签订了《海洋熔盐核反应堆开发及共同研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MSR要素技术及热交换器等相关设备开发、海洋核能产品设计及商业模式开发、性能验证、经济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合作。2022年4月,三星重工与Seaborg Technologies签署利用CMSR技术开发浮式核能发电设备产品的技术合作协议(MOU),计划开发出最大800MW级浮式核反应堆发电设备模型,并推进船级社认证和市场营销工作,把该技术扩大应用于利用浮式发电设备生产的电力生产氢和氨的领域。而已经通过美国船级社AIP认可的“小型熔盐核反应堆动力驳船”, 三星重工计划到2028年实现商用化。
目前,韩国三大船企均已全面进军海上浮式核电站以及核动力船舶等海上核能市场。2020年9月,韩华海洋与韩国电力技术公司(KEPCOE&C) 签订联合开发海上浮动核电站长期合作协议(MOU),将围绕海洋核能技术开发、项目开发、项目共同执行等开展合作,搭载了韩国电力技术公司开发的海上小型核反应堆(SMR)“BANDI-60”的韩国海上浮动核电站的开发由此进一步加速。2022年11月,HD韩国造船海洋与Terra Power签订了投资合同,将向Terra Power投资425亿韩元(约合3000万美元),合作开发钠冷反应堆Natrium技术,正式进军SMR业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