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同济”号完成海试
2025-05-17 09:17 | 国际船舶网 在建新船
5月15日,由中国船舶集团黄埔文冲建造的同济大学2000吨级海洋科考教学保障船“同济”号历时8天海试,顺利返航。这是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
此次海试,“同济”号共完成总体性能、居住环境振动噪声、水下辐射噪声、智能航行及远程遥控系统等100余个试验项目,试验结果全部达标,尤其是船舶操纵性能、最大航速、居住环境等多项性能均优于设计指标,标志着我国在智能科考船研制领域又取得了新的突破。
该船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2000吨级新一代绿色、静音、智能型综合科考船,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研发设计,集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科考调查,以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是同济大学着力打造的“海上校区”。
“同济”号是黄埔文冲继“梦想”号后精心打造的新一代智能型科考旗舰船。该船总长81.5米,型宽15米,型深6.9米,设计航速15节,续航力8000海里,自持力45人35天,采用国产全回转电力推进系统,拥有UnderWater Noise 2和i-ship(R1,No,E,I)附加标志。
“同济”号是一艘适用于无限航区(冰区除外),具有全天候作业能力,可搭载作业型ROV、多台集装箱式船载实验室及多种类无人系统,并具备移动观测节点和固定观测节点综合自组网功能的科考船。可以满足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大气环境等综合科学考察任务,开展海底地形与地貌、底质与构造、海洋环境与生态的综合调查以及海洋调查装备试验等工作,亦可承担故障检测、维修、敷设及后冲埋、海底路由调查及扫测、风电工程勘察等的海上工程任务。
该船搭载了七O四所自主研制的船舶智能、直流电力推进、科考支撑和空调冷藏及水处理系统等四大关键设备系统,犹如匹配了强大的“心脏”与“智慧大脑”,助力其成为我国海洋科考领域的又一“利器”。
“同济”号船舶智能系统涵盖自主航行与远程遥控系统、动力定位系统、智能能效系统等多个先进模块,使“同济”号具备了自主航行和岸基远程遥控的卓越功能,实现了船舶操控的智能化、自动化,取得了中国船级社(CCS)颁发的岸基远程遥控、开阔水域自主航行、智能能效管理和智能集成平台等智能船舶规范i-ship(R1,No,E,I)四个智能附加标志,展现了“同济”号卓越的性能与先进的设计理念。
七O四所为该船集成设计5兆瓦级直流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其中自主研制的2台套2兆瓦 S-POD300L吊舱推进器,经过优化设计,不仅提升了船舶航行的静谧性,更为海洋科考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声学环境,使科研数据采集更加精准可靠。
船上科考支撑系统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特点,能够为全船水下装备提供精准、高效的布放回收操作,为该船海洋环境与生态的综合调查、海洋调查装备的试验、海上工程任务的执行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推动我国海洋科研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进军。
在试航期间,面对高温、高热极端天气,变风量空调系统不仅稳定高效满足制冷、除湿需求,更通过创新降噪技术,将舱室空调通风的噪音控制在极低水平,为试航人员营造了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空间,展现了强大性能。而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则采用了先进的处理工艺,使船舶排放全面符合严格的环保标准,为守护蓝色海洋贡献中船力量。
在试航过程中,项目团队充分发挥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精神,全力配合总体所、船厂、船东,完成各项目的试验,不仅验证了设备系统的实船指标参数,也验证了七O四所深厚的技术底蕴、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不变的责任担当。
据了解,“同济号”计划于6月底交付,建成后将用于同济大学海洋学科和其他单位的科学考察航次、海上工程施工任务以及学生海上实习等需求,为海洋科学研究和涉海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装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