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单体船厂要重启?造船巨头:就等新总统发话
2025-07-06 20:03 | 国际船舶网 船厂动态
在韩国新任总统李在明的支持下,曾是全球最大单体船厂之一的HD现代集团旗下群山造船厂能否在沉寂多年后实现“全面重启”,正成为韩国造船业高度关注的焦点。
新总统就职,群山造船厂完全重启在望?
韩国新任总统李在明已于6月4日正式就职,而他能否兑现竞选时作出的“只要政府发挥作用,群山造船业一定能够复苏”的承诺,真正推动HD现代重工群山造船厂完全重启并实现经营正常化,备受韩国各界的关注。
这是因为,在全球造船业进入“超级周期”的情况下,停产8年的群山造船厂仍然没有恢复船舶总装业务,成为业界“悄无声息的一员”。群山地区社会各界指出,HD现代集团在推进群山造船厂完全重启一事上态度消极,而尹锡悦政府在执政期间为此发挥的作用也不足,而现在对李在明新政府则寄予厚望。
目前,韩国造船业因LNG船、VLAC等大型天然气运输船等环保高附加值船舶订单的增加,正在享受着久违的景气气象。从HD韩国造船海洋的订单明细来看,今年第一季度HD现代重工手持商船订单同比增长了约30%。韩国其他主要船企手持订单也排期到了2028年,造船业被评价为进入了名副其实的“超级景气期”。
但是群山造船厂却是个例外。自2017年停产以来,该厂只在2022年10月实施了部分重启,进行分段制作,至今仍未恢复整船建造业务,过去数千人热火朝天作业的的造船生产线实际上已经停止运转。
在这种情况下,HD现代集团却依然表示“将关注市场动向决定是否完全重启群山造船厂”,对恢复整船建造持消极态度。
群山地区社会各界将此举视为“明显的战略回避”,也就是说,在船市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回避群山是超越“单纯的经营判断的问题”。此外,前总统尹锡悦在任期内没有明确的重启群山造船厂的路线图或预算计划,只依赖于企业的自身决定,政府作用发挥不够。
有人批评说,培养造船劳动力、恢复合作企业(配套企业)生态系统等实质性的政策支援已被尹锡悦政府抛在脑后。
不过,对于新上台的李在明政府,群山地区社会各界显然报以了更大的期待。这是因为李在明在大选过程中直接提及“要重建韩国造船业”,并强调发挥“政府的作用”。今年5月16日,李在明在群山进行竞选游说时作出了“只要政府发挥作用,群山造船业一定能够复苏”的表示,表现出了对重建韩国造船业的强烈意志。
群山地区社会各界认为,此次政权交替将成为群山造船厂完全重启的转折点。该地区政界和产业界期待新政府出台优先安排公共船舶在群山建造、为群山造船厂提供中长期订单支援、设立专门的“造船产业控制塔”等实质性对策。
群山地区造船界相关人士表示:“现在,政府不能再只看着企业而袖手旁观了。新政府认为群山造船厂是地方均衡发展的核心轴,从产业战略的角度出发,有责任主导重启。”
群山市议会经济建设委员长池海春表示:“在造船业景气集中惠及韩国庆尚南道、全罗南道等地区的时候,位于全罗北道的群山正在沦落为产业均衡的死角地带。群山造船厂迟迟未能恢复整船建造的原因不是因为技术能力不足,也不是需求不足,而是尹锡悦政府和大企业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意志。预计李在明政府对于造船业的地区安排和战略再部署将采取什么样的立场,也将决定群山造船厂的命运。”
“人力+配套+订单”缺一不可,群山造船厂重启面临三大难题
韩国业界人士指出,在全球造船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群山造船厂通过恢复整船建造业务从而实现全面复工,再次成为当地产业重建的中心任务。
这是因为群山造船厂的“复活”不仅仅是造船厂的重启,还可以成为创造就业、人口流入、地区经济恢复的突破口。
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满足综合性、系统性的先行条件和制定战略。
群山造船厂完全重启的首个先决条件是确保充足的熟练劳动力。
韩国业界分析认为,基于造船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集中投入大量的熟练劳动力是不可避免的,要想在群山造船厂稳定地建造10艘以上的船舶,大约需要3000名以上的一线工人。考虑到该船厂在全盛时期曾拥有约4000名员工,可以说这是一个现实性的数值。
据了解,群山造船厂自2022年10月部分重启后,正是由于劳动力不足,一直未能实现HD现代集团与全罗北道、群山市、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签署的重启合作协议中“重启第一年年产船舶分段10万吨”的目标。该厂重启一年多后,仅雇佣了827人,分段产量为56000吨,仅为目标值的约一半。
目前,群山造船厂的分段生产量远低于期待值,对振兴地区经济的效果微乎其微。如果劳动力短缺现象加剧,群山造船厂不仅无法实现分段生产目标值,实现整船建造的完全重启也将遥不可期。
批评人士指出,与分段制作的劳动强度相比,工人的工资较低,因此很难补充到足够的劳动力。群山造船厂不以整船建造而是以分段生产为主的部分重启,会因劳动力不足而长期化。
另外,由于焊接、涂装、舾装等多个工种需要有机地运转,建立长期的人才引进及培训体系也是必须的。因此,应该同时推进与职业高中、特色高中及专科大学相关的教育培训体系、地区定居型雇佣模式。
同时,船厂外部合作企业的“产业生态”复原也迫在眉睫。负责提供各种船舶配套服务的外部合作企业是船厂开展整船建造的核心基础,而群山地区内的大部分相关企业已经停业或转移到其他地方。
对此,韩国业界表示,群山造船厂如要完全重启,至少需要10家负责分段、舾装等作业的外部合作企业,为此,必须同时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援并实施企业引导政策。
而确保足够的订单量,更是群山造船厂能否实现完全重启的关键要素。业内专家预测,确保10~15艘/年的订单将成为该厂维持稳定作业的基准线。为此,政府需要采取将公共船舶以及“国策课题”船舶建造订单优先安排给群山造船厂等战略性手段。
韩国业界表示,若要综合解决上述课题,需要一个由全罗北道主导的“造船产业控制塔”。其核心是企业、教育机构、地方自治团体、政府部门有机合作,打造可持续的控制体系。特别是为了保持政策的延续性,还要确保公务员人事调动的稳定性。目前,与造船业相关的全罗北道公务员的平均工龄只有6个月,这一点是推进长期课题的最大绊脚石。因此,为了一以贯之地推进中长期政策,需要政府方面在相关岗位安排长期的具备专业能力的公职人员。
拥有世界最大船坞,群山造船厂何时重返整船建造市场?
群山造船厂位于韩国全罗北道群山市,由HD现代集团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船市最繁荣期投资建设,2008年初开工,2009年底正式投产,是该集团旗下最年轻的船厂。群山造船厂拥有世界最大的100万吨级船坞,长700米,可同时建造4艘25万船舶,同时还拥有当时世界最大的龙门吊,高115米,最大起吊能力达1650吨。该船厂占地180万平方米,总投资12000亿韩元,其中2000亿韩元用于购地,9300亿韩元用于内部工程、建筑和设备设施等。
据悉,2016年,即群山造船厂关闭前的一年,缴纳的地税达到63亿韩元(约合528万美元),带来的地区经济增长达到22000亿韩元(约合18.46亿美元)。
2017年6月,HD现代重工宣布在当年7月停止群山造船厂的运营,原因是全球造船市场萧条、新船订单量下滑。现代重工共拥有11座干船坞,每年至少需要承接140搜新船订单,才能保证其所有干船坞全部运转。然而,在2015年至2016年,现代重工的年均接单量仅为60艘。
HD现代重工多次强调,除了关闭群山造船厂之外没有任何其他选择,因为在过去几年来HD现代重工并未获得足够多的新船订单。不过,HD现代重工高层也表示,群山造船厂的关闭并不是永久性的,如果HD现代重工有了足够多的订单,群山造船厂将恢复运营。
关闭群山造船厂的决定遭到了地方政府和民众的强烈反对,他们要求HD现代重工将其蔚山造船厂的部分建造工作转移到群山造船厂,从而保障就业。他们强调,群山造船厂是全罗北道的经济支柱,占据了全罗北道9%的出口份额,更占据了群山市经济总量的24%,负担着数千名工人的生计。对此,HD现代重工一直表示“如果订单数量有所增加,将重新启动群山造船厂”。
随着近年来全球船市的逐渐复苏,群山造船厂的重启也被摆上各方议事日程。2021年11月,由全州、益山、群山、全北西南商工会议所组成的全罗北道商工会议所协议会向韩国总统府、地方政界人士、地方自治团体以及HD现代集团等递交了敦促群山造船厂重新开工的建议书,提出“群山造船厂拥有大量高附加值设施,长期停产对国家来说也是巨大的损失。作为世界顶级的国际企业,希望HD现代集团以责任感为基础,尽快重启群山造船厂,使集团再次成为受到地区民众喜爱和尊敬的企业。”对此,HD现代集团副董事长権五甲回应称,将讨论群山造船厂重启的具体方案。
2022年2月,群山造船厂重启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举行,时任韩国总统文在寅出席仪式并宣布,将从2023年1月开始重启群山造船厂。这一举措也兑现了文在寅在2017年初参加大选时的承诺。2017年4月,文在寅在竞选总统时参加了群山造船厂所在的全罗北道100万道民签名运动等活动,向中央政府部门、政界和HD现代重工提出了重启群山造船厂的建议和要求。
然而,群山造船厂自2022年10月部分重启并开始制作船舶分段后,因劳动力严重短缺,一直未能达成产能目标,遭到韩国业界批评。
此外,群山地区的造船业生态近年来已经遭到破坏。到2019年6月,该厂的86家外协外包及配套等合作企业中,已有64家或停业或搬迁到外地。在这些企业工作的员工数量也从最多时的5250名下降到仅剩300多名。因此,重启群山造船厂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和时间,HD现代重工需要重新雇佣新员工,并修复与数十家合作公司(转包企业)的关系。韩国业界人士预测,重新整顿聚合这些合作公司至少也需要1年以上的时间。
如今,随着与文在寅同属共同民主党阵营的李在明就任韩国总统,并在群山地区拉票时作出了“只要政府发挥作用,群山造船业一定能够复苏”的承诺,群山地区各界对群山造船厂完全重启并实现经营正常化的期待感被再度拉高。群山造船厂能否完全重启?何时能重返整船建造市场?业界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