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印度最大船厂!韩国造船技术大举“出海”
2025-07-12 09:10 | 国际船舶网 船厂动态
韩国最大造船集团HD现代集团正通过与印度最大国有造船厂的合作,向印度造船业移植“韩国造船DNA”,加快进军全球市场的速度。
7月6日,HD现代集团造船业务控股公司HD韩国造船海洋宣布,已与印度科钦造船厂(Cochin Shipyard Limited,CSL)签署了《造船领域长期全面合作协议(MOU)》。
科钦造船厂位于印度南部喀拉拉邦,印度政府持有其67.91%的股份。该厂具备从商船到航空母舰等多种船型的设计、建造和修理能力,近5年来成功交付了60艘小型商船、10艘军用舰艇等共共计70艘船舶。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为科钦造船厂提供设计和采购援助、开展提高其生产效率并确保全球水平品质的技术合作、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强化培训体系等多个领域推进战略合作。特别是双方还决定共同探索在印度和海外市场的船舶接单机会。
此次合作与印度政府正在推进的《印度海洋产业愿景2030(Maritime India Vision 2030)》和《印度海洋经济愿景2047 (Maritime Amrit Kaal Vision 2047)》相吻合。印度政府设立了约2500亿卢比(约合4万亿韩元、29亿美元)规模的海洋开发基金(Maritime Development Fund),为提高本国造船业和海洋基础设施,正在扩大政策性援助。
印度造船业的增长势头也很迅猛。据市场研究和咨询机构Ken Research的统计,印度造修船市场从2022年的约9000万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11.2亿美元,增长了12倍以上。全球市场研究机构FineExtra Research则预测,印度造船业市场将从2022年的9000万美元增长到2033年的81.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将达到60%以上。
HD现代集团期待通过签署此次协议,在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和新兴市场的印度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其在全球造船业的竞争力。
HD现代集团相关人士表示:“此次合作对HD现代集团和科钦造船厂来说都是进一步腾飞的跳板,也是提前实现印度海洋产业国家愿景的转折点。HD现代集团将以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为基础,在为科钦造船厂提供援助以确保其全球竞争力的同时,探索与韩国国内配套企业共同发展的路径。”
据了解,科钦造船厂是印度最大的国有造修船厂,也是印度高科技绿色造船业的先驱。近年来,科钦造船厂一直专注于替代燃料船舶研发,包括氢燃料电池渡船和氨动力船等。DNV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科钦造船厂手持订单中有多达50%为绿色船舶。
早在去年,印度莫迪政府就已向韩国造船业发出了合作信号。去年12月3日,印度港口航运和水道部联合秘书Sh. R. Lakshmanan、柯钦造船厂董事长兼总经理马杜·奈尔(Madhu Nair)、印度国家航运公司(SCI)董事长兼总经理阿伦·库马尔·古普塔(Arun Kumar Gupta)等组成的印度造船业代表团,参访了位于蔚山市东区的 HD现代重工蔚山造船厂,受到HD现代重工副社长、造船事业部代表赵民秀的接待。
这也是自2015年莫迪访问韩国后,印度造船界相关人士时隔10年再度亲临HD现代重工的造船厂。他们在详细了解了蔚山造船厂的运营体系 ——其船坞和陆上设施每年最多可建造50多艘大型船舶,以及先进的环保船舶技术后表示:“印度需要大规模的各类船舶。”
印度造船业代表团此次访韩,旨在为培育本国造船及海运业寻觅合作伙伴,其中一项关键诉求便是“确保1000艘新商船”。印度政府计划,将本国船队的船舶数量从目前的约1500艘增加到2500艘。印度不仅计划扩充集装箱运输船队的规模,还着眼于LNG船、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汽车运输船等各类商用船舶领域。在访韩行程中,印度造船业代表团除了参观HD 现代重工蔚山造船厂外,还相继走访了韩华海洋、三星重工旗下的造船厂。
莫迪领导下的印度政府雄心勃勃,正全力推进将当前全球造船市场占有率尚不足1%的印度造船业,到2030年提升至全球第十位、到2047年跃居全球第五位的发展蓝图。为此,印度向拥有全球顶尖技术与基础设施的韩国造船业发出了SOS(紧急求助)的信号,力邀韩国造船界积极投资、携手合作,在当地建立造船及修船业集群。
目前,印度面临着提升海洋竞争力的紧迫课题。印度95%的贸易依赖海运,然而本国造船业积弱已久,每年仅租用海外船舶的开支就高达约 110 万亿韩元(约合5500亿元人民币)。倘若维持现状,随着印度到2047年的进出口规模增长,预计每年支出将飙升至约500万亿韩元(约合25000亿元人民币)。
印度虽坐拥28家造船企业,但多以建造沿岸游船等中小型船舶为主,大型集装箱船、超大型原油运输船、汽车运输船等大型船舶均无法实现自主建造,因此必须扩大建造能力。
正因为如此,渡过了2010年代造船市场长期低迷并在近年景气度快速回升的韩国造船业,成为了印度眼中的理想合作伙伴。韩国造船业自20世纪70年代起步后迅速崛起,赶超日本、欧洲同行,90年代末超越日本登顶世界第一,并在近20年里稳居前列。
尽管近年来因中国的迅猛赶超而丢掉了世界第一的宝座,但韩国造船业的竞争力依旧强劲。以釜山、蔚山、巨济为中心,韩国造船业构建起了稳固的合作生态系统;在遭遇中国低价抢单冲击、日本造船业陷入结构调整之际,韩国造船业通过研发新型 LNG 运输船、环保双燃料船舶技术等,持续保持着技术优势。
在能源运输船(可大规模进口原油、天然气等能源)、集装箱船(承载大规模货物运输)以及应对与朝鲜安全对峙所需的军舰等多元船型领域,韩国造船业的技术实力稳步提升。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后,在LNG产业成为能源安全关键一环的当下,韩国造船业的LNG船更是备受各国船东青睐,被公认为行业翘楚。
2024年,韩国三大船企时隔13年后实现共同盈利,营业业绩显著改善,同时也为进一步扩大研发投资金额奠定了基础。
印度期望通过与韩国合作,在本国培育造船产业集群。据悉,印度有意借助韩国船企之力,结合本国基础设施最优的造船厂开展示范项目,后续将积累的技术经验推广至其他本土造船厂。不局限于韩国三大船企,为强化整个造船业供应链,印度还与韩国探讨了与韩国船用设备制造企业的深度协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