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完成“雪龙”号修理改装任务

2025-07-16 20:25 | 国际船舶网 维修改装


日前,我国第一艘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号在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圆满完成全部修理任务后顺利起航。作为继去年与极地中心良好合作后的又一次重要承接,此次“雪龙”号的成功启航,不仅是对上海中远海运重工船舶修理改装能力的一次有力检验,更是上海中远海运重工按照集团、重工战略部署,深化落实 “一体两翼” 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绿色、低碳、智能船舶与海洋工程修理改装旗舰工厂的生动实践。

“雪龙”号船长167米,型宽22.6米,型深13.5米,满载排水量达 21025吨。截止到今年7月,“雪龙”号已完成31次南极科学考察和9次北极科学考察,在执行科学考察与运输补给任务中,足迹遍布了五大洋。此次“雪龙”号再次进厂升级改造,正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其科考与航行性能,以满足日益复杂的极地科考需求。本次修理工程在常规坞修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中部实验室改造工程、尾部实验室新增电梯及装修工程和坞内轴系工程拆检等多项极具挑战性的项目。

为确保升级完成后的雪龙号能够如期再度起航,承载起我国极地科考事业持续前行的重要使命,上海中远海运重工总管团队迎难而上,面对工程难点,他们日夜钻研、反复推演,组织各专业主管系统梳理船舶图纸资料,全面掌握设备参数和结构特点。船舶靠泊后,总管小组立即展开现场勘验,结合实船状况动态优化施工方案,先后召开十余次专项安全生产会,从工艺可行性、安全风险管控、资源调配等多维度进行深入论证,特别针对人员组织、设备保障、材料供应、工艺标准及作业环境等关键要素制定了周密的保障措施,确保修理全程安全可控、质量达标、节点如期,以硬核实力与不懈努力为雪龙号保驾护航。

在尾部实验室新增物资转运电梯及装修改造工程中,挑战尤为突出。不仅要完成双重任务,电梯井的结构改造更是难上加难,由于“雪龙”号的钢板材质特殊,总管小组经过多方协调与反复沟通,成功调配到适配的DH40钢板,亮剑奋斗抢工期。更棘手的是,在新加电梯井的过程中,总管小组发现电梯井图纸与现场不符,项目初期拆除旧设施后,还发现电梯处的实际结构与原设计存在较大差异,管系、风道碰撞问题突出。面对这一复杂局面,上海中远海运重工总管小组迅速行动,积极与设计人员、电梯安装厂家展开沟通,主动征求船检意见,根据现场船东、设计院的建议,制定出合适的施工方案,通过多方协作成功解决了技术难题,最终圆满完成新加电梯井的工程,不仅确保了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得到了船东的高度肯定。

坞内轴系工程拆检是此次修理的重中之重,这项工程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多重严峻考验。由于“雪龙”号结构小且重,局部载荷已达到浮船坞的临界值,这意味着进坞过程必须零偏差,既要确保进坞船舶的安全,也要保障浮船坞的安全,只有安全工作完全达标后,才能着手应对工程本身的难题。而工程的难点在于,因轴系油封需要更换,总管团队需完成拆除舵叶、可变螺距螺旋桨桨叶,以及将900mm轴径尾轴连同螺旋桨桨毂外抽14m等一系列高难度操作,完成油封更换后还要逐步回装。

更具挑战的是,“雪龙”号引进时间较早,历经多次改造,轴系修理任务需全部依靠总管团队根据现场实际,依托自身专业技术力量逐项攻破。为解决这一难题,上海中远海运重工专门组建了技术小组,并邀请相关专家进厂交流,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施工工艺文件。在施工过程中,技术小组全程跟进,及时在现场解决各类突发问题,最终经过15天的艰苦奋战圆满完成轴系工程,后续经过码头零螺距试车及锚地带负荷试航,轴系运行状况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近年来,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始终坚持提升船舶修理的专业水平和核心生产管控能力,致力于打造船舶修理改装的品牌优势,秉持专业、创新、高效的精神,为更多类型的船舶提供专业的优质服务。此次雪龙号的高标准交付,正是公司全面提升船舶修理改装业务的“上海中远海运重工速度”和 “上海中远海运重工质量” 的有力证明,从精密设备检修到船体结构维护,无不彰显出精益求精,打造高效引擎的企业理念。通过成功承修“雪龙”号极地科考船项目,充分展现出了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在复杂项目技术攻坚、跨部门资源整合、高难度工程实施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优势,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企业在极地科考船维修领域的专业地位,持续为服务海洋强国与极地科考事业发展贡献硬核力量。

END

关键词: 上海中远海运重工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