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上船!印度严打这类海员!

2025-07-22 09:44 | 海运圈聚焦 船舷内外


近日,印度航运总局针对海员通过欺诈手段获取资质证书的行为启动专项整治,该局已明确规定,持有印度未认可国家海事机构颁发证书的船员,不得上船航行。

根据印度海事管理局 7 月 18 日发布的通告,受雇于外籍船舶的高级船员、轮机员须持有印度政府签发的有效适任证书(CoC),或持有经印度依据《1978 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 公约)互认的外国证书;水手、值班船员及普通船员的能力证书(CoP)也需符合类似要求。

目前,印度已与马来西亚、阿联酋、韩国、瑞典、英国签署适任证书互认协议;持有新加坡、澳大利亚等 5 国证书的印度海员,若证书为当地培训所得且经官方核验,可被纳入招聘范围。而洪都拉斯、伯利兹、巴拿马等国颁发的证书被直接禁用。

“这是一场大风暴。”V R Maritime Services Pvt Ltd 首席执行官 Capt Sanjay Prashar 表示,该通知一旦生效,数千名印度海员可能立即失去工作,但另一方面,相关非法交易也将被遏制。

不过 Prashar 也指出,部分持有招聘与安置服务许可证的代理机构和海员可能会设法违规操作。“他们将全部被吊销资质,若航运总局对其提起法律诉讼、通过撤销招募和安置服务许可证永久吊销此类印度国民资格,甚至在涉事船舶停靠印度时予以扣押,我也并不意外。”

“尽管如此,我认为印度航运总局的重锤通告将永久改变海上人权状况,减轻印度政府向国际劳工组织解释印度海员不良雇佣记录的压力。” 他补充道。

此次整治源于海员证书欺诈乱象频发。航运总局在通告中透露,部分未经认可的私人机构向海员兜售证书,完全不符合 STCW 公约标准;部分招聘与安置服务许可证(RPSL)机构甚至诱导海员聘用,对欺诈性证书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欺诈中介推出‘套餐服务’,提供未获认可机构的课程证书,甚至无需上课即可‘办理’外国适任 / 能力证书 —— 而所谓的‘培训机构’,在登记地址根本不存在。” 航运总局表示。多起港口国监督(PSC)案例显示,雇佣持假证海员已引发安全关切,总局已对境内外中介及 “黄牛” 展开调查。

针对此类行为,新规明确全链条监管要求:船东、船舶管理公司及 RPSL 机构聘用海员前,须核查证书真实性,确保培训课程由总局认可机构提供;所有 STCW 相关证书须经官方批准发放。违规者将依据《商船法》及《RPSL 规则》追责,持欺诈性证书的海员将被禁航至少 2 年,其连续解雇证书及印度国家海员数据库账号将被冻结。

目前,航运总局已启动刑事报案、没收欺诈性证书等措施,近期在调查及 PSC 检查中已查扣部分外国机构颁发的适任证书。总局强调 “这些行为若不妥善处理,未来可能造成更大损害。”

然而,此监管行动引发多方争议。全印度海员工会、印度前进海员工会及印度全国海员工会联合抗议,称将危及数千海员生计,遭到印度航运总局否认。

一位航运业人士质疑新规 “难以执行”:“因若海员从所谓‘白名单国家’获取 CoC/CoP 且受雇于外籍船舶,印度海事管理机构将无能为力。”

“比如巴拿马籍船舶聘用持南非证书的印度海员,总局无能为力;若这类船舶停靠印度港口,印度也无法律依据阻止。” 他认为此举 “考虑不周”,呼吁印度 “协助海员而非阻止航行”。

另一位人士担忧全球连锁反应:“巴拿马、利比里亚等国拥有大量船舶,若其反制禁止印度证书,印度海员将陷入困境。”

支持方则认为整治必要。第三位业内人士表示:“若放任外国机构在印度随意发证,将摧毁本土培训体系,长期损害印度海员品牌价值。” 第四位人士也指出,新规若能扩大与 “白名单国家” 的证书互认,将更契合 STCW 公约。

针对争议,第五位消息人士表示,印度航运总局通告未声明将阻止印度海员选择其 CoC/CoP,而是聚焦违规 RPSL 机构:“船旗国对船舶拥有管辖权,总局无意干预,此次行动旨在收紧对无良中介的监管。”

Prashar 也曾建议总局平衡处理,要求中介核验证书真实性及申请人能力,并呼吁船旗国澄清。他表示:“印度航运总局通告处理欺诈证书问题,其措施有望阻止危险且不适任的高级船员登上商船。”

“归根结底,印度考试体系经时间检验且严格,候选人不仅考核知识,还通过口试评估应急处置能力。此通告将使航海业整体素质飞跃提升。”

END

关键词: 印度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