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关税“红利”消退,下半年运价或大幅下降

2025-08-07 20:33 | 海运圈聚焦 集运市场


今年第二季度,关税催生的需求提前透支了传统第三季度旺季的运量,这意味着下半年运费可能出现大幅下滑。

中美关税休战期间,跨太平洋贸易回暖,6月货运价格大幅上涨。随着运力恢复,中小型航企在暂停一段时间后,也重启了跨太平洋航线服务。

彭博行业研究分析师Kenneth Loh表示:“集装箱运量数据显示,在关税休战期,中国班轮公司的需求增长远超日韩同行,这意味着中国航企本季度业绩可能更为强劲。”

德鲁里供应链咨询部总经理Philip Damas则认为,下半年贸易增长可能因市场情绪低迷而放缓,而提前释放的运量或将引发运费更大幅度的回调。

日本班轮公司的盈利已显露见顶迹象:美关税威胁冲击了商船三井(Mitsui OSK Lines Ltd.)的集装箱航运业务,其表现未达投资者预期;日本邮船(Nippon Yusen KK)因汇率波动和关税动荡下调了全年业绩指引。

相比之下,中国同行或在更严峻的现实到来前迎来最后一波利好——上半年的需求前移和强劲出口,有望提振中国班轮公司企业的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贸易量在创纪录运量后显露放缓迹象,意味着需求前移带来的提振效应可能开始减弱。汇丰分析师在7月中旬的报告中指出,关税暂缓只是暂时推迟了需求面临的压力。“更糟的是,船舶交付提速可能与潜在疲软的需求撞车,加剧运力过剩问题。”

Damas称,自第三季度起,跨太平洋集装箱运量将下滑,预计到2026年第二季度才会出现小幅季节性回升。“集装箱航运市场本质上已进入周期性下行阶段,运费的短暂上涨仅由破坏性冲击推动,而非需求端的真正强劲。”

除中国内地和日本外,受贸易不确定性影响,中国台湾的长荣海运和阳明海运全年盈利可能腰斩以上;马士基和赫伯罗特盈利预计也将持续放缓。

Kenneth Loh表示,若中美达成的贸易协议对中国而言好于预期,中国班轮公司可能获得更大上行空间。

Damas认为,即便关税条款相对有利,仍可能对运费和运量造成压力。他指出,针对日本的15%关税仍高于去年水平,可能整体减少日本对美集装箱出口量。

“至于中国,现在判断修订后的关税对集装箱班轮公司的负面影响有多大还为时过早。”Damas称,“但有迹象显示,中国对美国以外地区的出口正快速增长。”

今年上半年,中国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正推动出口多元化,减少对美依赖,同时开拓东南亚市场。

Kenneth Loh表示,在当前不确定性下,一些高增长市场(如亚洲内部航线)的全球重要性正超过跨太平洋航线,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关税风波的影响。自今年3月起,中国与东盟的出口运量已达中美航线的两倍——而中美航线曾是集装箱航运的核心航线。

Damas还观察到,班轮公司正将中国制造的船舶从涉美航线调至非美航线,这或许是为了规避美国政府拟于10月实施的新征税政策。

“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班轮公司将取消更多航次、增加船舶拆解量,并采取其他措施来应对运力过剩问题。”Damas说。

END

关键词: 集装箱船运价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