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出海!304家企业集体参与印度船厂现代化改造

2025-08-17 21:08 | 国际船舶网 国外造船


在印度加快推进与韩国造船业合作的背景下,近日,韩国造船海洋设备工业协会(KOMEA) 联合其304家会员企业正式提出了参与印度小型造船厂现代化改造项目的计划,两国造船业合作有望取得重大进展。

据悉,韩国造船海洋设备工业协会正在推进HD现代重工、韩华海洋、三星重工等韩国主要船企向印度造船厂转让实质性技术和经验,助力印度造船业成长。

韩国造船海洋设备工业协会计划,以船舶设计、开发、海洋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积累的技术为基础,参与印度小型造船厂的设备尖端化和联合设计项目,使其设备和生产方式实现现代化。

韩国造船海洋设备工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印度造船业的成长,韩国造船界将积极与其分享韩国的技术和经验。”

今年7月,HD现代集团与印度科钦造船厂(Cochin Shipyard Limited,CSL)签署了《造船领域长期全面合作协议(MOU)》。双方将在为科钦造船厂提供设计和采购援助、开展提高其生产效率并确保全球水平品质的技术合作、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强化培训体系等多个领域推进战略合作。特别是双方还决定共同探索在印度和海外市场的船舶接单机会。

韩华海洋和三星重工也正在与印度政府及主要造船厂就开展技术和设计领域的合作进行具体讨论。

据韩国业界人士透露,过去的一年里,两国造船业已举行了30多次相关合作会议,技术转让、培训和设备联合开发成为主要议题。

韩国造船海洋设备工业协会是韩国政府的非营利机构,在海外设有8个全球支持中心,分别位于中国、日本、新加坡、美国、希腊、沙特阿拉伯、巴西和俄罗斯。其计划通过双边造船合作框架拓展在印度的业务,通过与印度本土造船厂合作,共同设计和建造高技术船舶,对造船厂的生产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并进行技术转让以改进生产工艺。

当前,印度政府正全力推进将当前全球造船市场占有率尚不足1%的印度造船业,到 2030 年提升至全球第十位、到2047 年跃居全球第五位的发展蓝图,出台了《印度海洋产业愿景2030(Maritime India Vision 2030)》和《印度海洋经济愿景2047 (Maritime Amrit Kaal Vision 2047)》,还设立了约2500亿卢比(约合4万亿韩元、29亿美元)规模的海洋开发基金(Maritime Development Fund),为提高本国造船业水平,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大型船舶金融援助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

印度政府计划,将本国船队的船舶数量从目前的约1500艘增加到2500艘,不仅扩充集装箱运输船队的规模,还着眼于 LNG 船、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汽车运输船等各类商用船舶领域。

印度虽拥有28 家造船企业,但多以建造沿岸游船等中小型船舶为主,大型集装箱船、超大型原油运输船、汽车运输船等大型船舶均无法实现自主建造,因此必须扩大建造能力。

为此,印度向拥有全球顶尖技术与基础设施的韩国造船业发出了“SOS(紧急求助)”的信号,力邀韩国造船界积极投资、携手合作,在当地建立造船及修船业集群。

据分析,作为韩国造船海洋设备工业协会的会员企业,韩国53家小型造船厂和船用设备企业正在致力于培育新业务和开拓海外订单,虽然在印度市场的占有率还不到1%,但小型船舶和海洋装备的需求在过去5年里每年以18%的速度增长。

就在今年7月,科钦造船厂的国际修船中心(International Ship Repair Facility,ISRF)正式开始商业运营,合作方印度政府相关人士表示:“期待通过与韩国的技术合作,实现设备尖端化和扩大生产能力的效果。”

当前,印度造修船市场在全球市场中展现出显著增长潜力。全球市场调查机构Ken Research和FineXtra Research预测,该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约9亿美元激增至2033年的81.2亿美元(约为3000亿韩元),年均增长率超过60%。

印度期望通过与韩国合作,在本国培育造船产业集群。印度希望借助韩国船企之力,结合本国基础设施最优的造船厂开展示范项目,后续将积累的技术经验推广至其他本土造船厂。不局限于韩国三大船企,为强化整个造船业供应链,印度还与韩国探讨了与韩国船用设备制造企业的深度协作事宜。

韩国造船界人士评价说:“两国的技术交流和战略合作,将对印度造船业的崛起并进军全球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

END

关键词: 韩国造船业印度造船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