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配产品国产化受“卡”两道坎
2010-12-28 08:55 | 中国船舶报 船配市场
近几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十分迅速,本土化装船率也不断提升。但是,从我国船配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要快速提升船配产品的国产化率,国内船配企业目前还面临着外国配套产品的倾销挤压和国内市场推广困难两道坎。实现《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的“到2015年,我国本土生产的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按价值计算)达到80%以上”这一目标,需要政府、船舶行业协会、船企以及配套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创造条件,激励船配企业敢于并乐于开展船配产品的国产化研发工作。
外企“闻风”变价
国外企业为挤压国内配套企业,获得市场份额,在产品定价上忽上忽下,即使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企业也会疲于应对,面临被挤出局的危险。目前,一些船配设备由于国内没有生产或是产能不足,我国船企不得不从国外进口,但是,其进口价格往往高得离谱。而一旦国内相关企业研制出同类型的船配产品,外企会立即大幅度下调该产品的价格,甚至有时还以低于国内企业产品的价格销售,一旦中国配套企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在中国市场上的相关国外船配产品价格立马狂涨。
据相关人士介绍,我国一家民营船用中速机企业在投产初期,苦于国内缺乏生产相关配套产品的企业,不得不从国外进口机体等部分柴油机零部件。此时,外国企业“狮子大开口”,原本价值为100万元的产品其往往开价就120万元,甚至150万元。而后来,该企业在国内找到了生产该产品的配套企业后,外商的产品价格马上大幅下降,甚至比国内企业的产品还要便宜30万-80万元。近来,国内一些新投产的民营船用低速柴油机企业也发现,在国内一些项目招标中,国外某些厂商的主机价格有时比国内民营企业的价格还要低。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钱新南说,目前,包括船用主机在内的一些国外船舶配套产品在中国市场上以低于中国厂家的市场价格进行销售,这实际上就是他们挤压中国企业的一种竞争手段,将不利于我国船配产品本土化率的提高。
国内企业“跟风”崇洋
国内部分船企及船东在采购船配产品时特别注重考察配套企业的知名度,还有些船企及船东喜欢“跟风”,看大企业的举动行事,存在着崇洋思想,这给国内船配企业在研发新品、开拓国内市场方面“砌”起了无形的高墙。
目前,国内船配产品的国产化工作还主要依靠企业的自发行为,从项目的立项、资金的筹集,到市场的推广完全依靠企业自身完成。与国外企业悠久的生产历史、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经济实力以及近乎完善的商业服务体系相比,国内大多数船配企业在这些方面显得势单力薄,这导致了国内船配企业新研发的产品很难在市场上被用户认可。
据许多一直使用国外配套产品的船企反映,他们也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使用国产产品固然能够降低成本,但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些未知的风险,一旦出现问题,企业为此付出的代价将更大,其各项成本也将大大增加。但是,如果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船配产品将难以迈开国产化的步伐,我国造船业难以完全摆脱对国外船配产品依赖的状况。
多方“借风”给力
有专家表示,要实现2015年本土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加快船配产品的国产化进程,首先,船舶行业协会每年组织资深专家对船配企业取得的船配产品国产化成果进行评审,对于意义重大的项目要向国家申请专项奖励,给予政策扶持。其次,对于能够替代进口的国产船配产品,国家在财税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国内造船企业和航运企业采用国内产品。最后,目前,国内缺乏有效的船配产品国产化推进组织机构,无法把船企、配套企业及科研单位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高效推进船配产品国产化进程的强大合力。当前,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从整个国家船舶产业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尽快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船舶配套设备国产化推进组织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