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船舶工业快速发展

2011-04-29 08:09 | 工人日报 国内造船


杨本新2002年3月到重庆船舶工业公司上任时,这个有着2万多名职工、近20家企业的中船重工的地区性公司,全年产值仅10个亿,整个公司处于亏损。他迅速组织企业领导班子进行系统分析,制订了切合实际的“321”发展目标,明确提出了“翻三番、展两翼、超百亿”的战略规划(“翻三番”:以2000年产值为基数,在2010年翻三番;“展两翼”:发展现有产品和新产品两大板块;“超百亿”:在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公司提前实现了目标。公司2010年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双超百亿”。
坚持科技创新,新产品产值2010占总量的比例达到70%
杨本新积极推进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与重庆市政府的紧密合作,在他的不断协调与推进下,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加大了对中船重工在渝企业的投入,与重庆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黄奇帆市长亲自出席签字仪式。
“十一五”期间,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海装风电首选落户“两江新区”,建成了重庆市唯一的风电设备研制基地,重庆能源投资集团和重庆机电控股等10余家本地企业参与其中,实现产业带动上100亿元;重庆前卫仪表厂、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C区等一批大规模项目在重庆奠基、投产和运营,都得到国家领导人、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9年7月11日,国家领导人亲临海装视察。黄奇帆市长也亲自参加了海装公司的首台样机下线。
杨本新通过高新工程项目、军工保障条件建设等途径,“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争取到国家资金支持60亿元,大大提升了各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装备实力。在他的带领下,重庆船舶工业公司经过多年的开发与调整,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形成了风电装备、特种船舶、铁路车辆及重型铸锻件、齿轮箱与动力配套四大核心产业板块以及轨道交通核心部套件的研制,新产品产值2010占总量的比例达到70%。
除此之外,重庆船舶工业公司已形成一批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小巨人”产品,许多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广泛运用于船舶、航天、航空、能源、化工、机械、冶金、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石油及国防建设等众多领域,产品远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央企与地方经济融合取得新的进展。
公司系统各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系列精品品牌响誉国内外。前卫克罗姆燃气表、重齿牌船用齿轮箱、重齿牌减速机、长江牌喷涂设备等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18个产品获得省部级名牌产品称号。
重庆船舶工业公司建立了15个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海装风电公司承担了国家级科技支撑计划,近海5MW海上风电机组整机设计,集成及示范项目,国家科技合作项目国家5MW海上风电机组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并被国家科技部唯一授权组建“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中船重工西部科技中心于2009年正式落户重庆。这些技术中心的建立,构成了重庆船舶工业公司既完整而实用的科技创新的新组织体系,也为重庆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中国制造、世界品质、国际标准”的理念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发展模式
在杨本新的努力下,公司先后与美国GE公司、德国MAN公司、ABB公司等20余家世界知名公司和研究机构合资合作。其中,前卫仪表公司分别与克洛姆公司成立了燃气表业公司,与丹麦KK电气公司合资成立了风电自动控制系统公司。江增机械与ABB公司合资,在江津建立了中国最大的涡轮增压器生产基地。川东船舶签订了国内最大的不锈钢化学品船建合同。长征重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南非的铁矿车,实现了重庆市铁路整车出口“零的突破”和“重庆制造”走出国门,增强了重庆与世界的联系,为重庆引进外资、扩大开放做出了积极贡献。
优化资源配置,焕发企业活力,成为改造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践行者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公司将由于历史原因无法再经营下去的重庆造船厂等3家企业实行政策性破产,对1家企业实行子公司破产,对1家企业实行军民分离破产,将企业的社会职能移交地方,让企业轻装上阵。同时,对破产后企业进行战略重组和新型企业再造,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大批破产企业职工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维护了一方平安,成为重庆振兴改造“老工业”基地的践行者。
在此基础上,杨本新积极探索与争取企业资本运作,经过多方努力,重庆船舶工业公司系统有5家企业于“十一五”期间,捆绑进入中国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从资本市场获取了大量资金,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人才为支撑,提升员工队伍素质,打造精英团队
杨本新同志通过广泛吸纳和内部培养,形成了一支以3名客座院士和“两江学者”为中心,10名博士为骨干,一大批高端技术研发人才、领军型管理人才、高端营销人才和外向型经济人才齐头并进的精英团队,培养出一批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员工骨干队伍。公司一大批员工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金牌职工、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
倡导现代管理理念,为公司构筑富有竞争力的管理平台
重庆船舶工业公司连续多年获得重庆市、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等相关部门授予的“质量工作先进集体”和“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公司系统各企业一直以来未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和重要用户投诉事件,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所属企业安全管理实现了“四无”目标;保密工作没有出现失泄密事件;能耗指标达到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在“十一五”降低23%的要求。
在公司系统全面开展6S管理活动,企业现场面貌明显改观,对安全、质量、成本控制、班组建设、生产流程优化、职工行为规范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财务预算及成本管理不断深化,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增强,降本增效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重庆船舶工业向资源节约型、健康持续型、精细化管理型方向不断迈进。
积极构建和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杨本新同志十分注重职工队伍的稳定,坚持信访稳定工作,做到小问题不出企业、大问题不出公司,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公司内部。同时,通过企业效益的提升,员工与企业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员工收入逐年递增,企业呈现安居乐业的和谐局面。
杨本新非常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他积极支持地方党委和政府各项工作,号召全体职工积极投身“五个重庆”建设。广大职工踊跃参与到当地的各项公益活动之中,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捐款数百万元,并组织志愿者深入地震灾区,协助救灾,慰问灾民。在抗旱救灾之际,公司第一时间筹款上百万元。各企业与忠县、万州、永川等10余个区县的乡镇结成了扶贫的“对子”,派出挂职干部,从资金、技术、人才上给予大力支持。在保护母亲河、无偿献血、绿化家乡、关心留守儿童、青年志愿者公益行动等一系列社会活动中担当了主力军,整体展示了重庆船舶工业公司敢于承担,勇于奉献,关心国计民生,投身社会建设的优秀形象。2009年,公司获得国企贡献奖。
勤政廉洁、恪尽职守、做到了“组织放心、群众满意”
杨本新严格遵守廉洁从业的规定和要求,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不计个人得失,为重庆船舶工业的改革发展倾注了所有心血,受到了职工的爱戴。
杨本新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液压传动专业,198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重庆船舶工业公司总经理、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担任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是重庆市风力发电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重庆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他还曾担任中船重工重庆重型铸锻厂厂长、重庆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船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
杨本新2002年入选国防科技工业“国家511人才工程”,获国防科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5年,荣获重庆市劳动模范称号;2007年,获重庆直辖十周年建设功臣称号;2008~2010年,多次被中船重工集团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
杨本新用他的智慧和汗水改造和振兴了重庆船舶工业公司,公司的发展历程同样给了他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时刻,他又为企业的“十二五”发展谋划出新的蓝图:在走资源节约型新型工业化道路上,以风电设备与关联产业、大型齿轮箱、铁路车辆与重型铸锻件、船舶及配套产品四大产业为主推动力,促进一批“专、特、精、强”小巨人产品的发展,现有产品与新开发产品、大型集成项目与高水平配套产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同步协调推进,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600亿元的目标。现在,他正全心全意、坚定不移地投入到新一轮的发展拼搏之中!
END

关键词: 重庆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