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拆船已成为主流发展方向
2011-06-28 08:08 | 中国水运报 废钢船动态
为全球“绿色拆解”贡献经验
第三届亚洲拆船及船舶买卖论坛将于2011年6月30日—7月1日在上海举行,毫无疑问,有关《国际安全和无害环境拆船公约》(即《香港公约》)的签约、生效与实施将是热门话题之一。绿色已成为拆船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作为世界上主要拆船国家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有组织的拆船活动以来,中国拆船业至今已走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从当年纯粹的废船交易、拆解,到现在安全环保拆解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国家高度重视,政府严格管理,企业努力践行”,成就了国际公认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环保型产业。正如中国拆船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谢德华近日对媒体说的那样,“中国正在为全球拆船业‘绿色拆解’贡献经验。”
我国是倡导绿色拆船理念较早的国家之一,并且已在数十年的实践中逐一落实。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拆船业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积极推行绿色拆船,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颁布了《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拆船业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工作暂行规定》、《绿色拆船通用规范》等条例规范,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了拆船厂设立的基本条件,强化了拆船监管内容,规范了拆船作业活动。同时,政府也利用经济手段,引导拆船企业加大在安全环保上的投入,控制和减少污染。例如,财政部出台拆船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拆船企业利用返还的税收,加快安全环保设施和装备的建设。
在我国,环保、海事、劳动等政府部门对拆船企业的安全环保和劳工保护都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并定期对拆船企业的安全与防污染状况进行检查。此外,中国拆船协会作为拆船行业社团组织,承担拆船行业的组织、协调、行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协助政府部门管理和监督拆船企业在拆船过程中带来的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问题。
国内拆船企业也日益重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保质量体系和OHS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的建设。随着三个体系认证建设工作的不懈推进,拆解行为的日益规范,有效促进了我国船舶拆解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实现船舶绿色拆解。目前我国大部分船厂要持有绿色环保证书才可以上岗。拆船企业主要采用码头拆解和船坞拆解方式,在拆解生产活动中,基本做到了安全、环保、健康,部分企业已经通过了国际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认证;有的企业已经或将列入国家、地方循环经济发展试点项目,并已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一流拆船企业,受到了发达国家和环保意识强的国际船东的青睐。
咬定环保优势不放松
亚洲不仅是全球造船业中心,也是重要的拆船中心,全球退役船舶中有90%以上是在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等国拆解的。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拆船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改变了废船从冲滩拆解到船坞或码头拆解的方式;拆解技术、管理水平、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工人健康等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涌现了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大型骨干企业。
目前国际上主要拆船业都集中在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和中国。南亚地区的印度、孟加拉等国由于其劳动力成本以及拆解技术要求相对都比较低,大部分采用冲滩拆解,所以这些国家大幅度提高报废船进口价格,价格优势比较明显。
由于中国拆船业大都采用安全环保的码头或船坞拆解方式,在拆解技术和工艺,环保设施、劳动保护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我国拆船标准较高,成本、价格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却处于劣势,收购报废钢船的每轻吨均价比印度、孟加拉要低50—lO0美金。尽管国际社会倡导推行绿色拆船,看重社会责任的船东也选择在环保条件好的拆船厂拆解,但目前这还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更多的时候是环保优势不敌价格优势,经济效益被更多的船东所看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我国拆船企业曾一度很难买到报废船舶,有些企业处于停工待料、无船可拆的境地。
专家指出,从发展趋势看,中国拆船的成本可能会越来越高,参与价格竞争力会越来越弱,因此,争取获得那些重视环保的船东支持是我国拆船业今后发展的重要选项。目前欧盟的一些成员国、日本等看好中国,已经开展了绿色拆船的实质性合作,拆船业应该紧紧抓住这一大好机遇。
新公约力推拆船业绿色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主要拆船国家之一,在倡导国内绿色拆船的同时,也高度重视IMO制定有关拆船强制性的法律文件工作。从1998年IMO着手制定公约直至公约新近最终通过的10年时间,中国海事局代表中国政府积极全程参与了《国际安全和无害环境拆船公约》(即《香港公约》)磋商制定的全过程,提出了很多富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均在公约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或采纳。
《香港公约》为拆船业指明发展的大方向,它不仅要求拆船企业以安全和环保的方式拆船,还对船舶如何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以有利于安全和环保的拆船作业也提出了要求,涵盖了船舶设计和建造、船舶营运、船舶拆解三大方面的要求。该公约的出台意味着国际社会对拆船安全和环保要求日趋统一和严格,这对在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拆船业来说,是一个重要和难得的契机
《香港公约》预计会在2015年生效。它对全球所有500公吨及以上的新造船和现有船将产生影响,届时这些船舶必须随船携带“有害材料清单(IHM)”。在拆船方面,《香港公约》为船东也规定了一个新的义务,要求他们只能将不用的船舶出售给达到相关标准并经过所在国“有资质的机构”授权的拆船厂。
新公约制定了统一的拆船标准,引导全球拆船向着更安全、更环保、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它的实施,将会提高安全技术状况落后、不注重环保的拆船企业的成本。毫无疑问,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拆船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我国拆船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给我国拆船业带来产业发展潜力或契机。
近年来,中国拆船业的环保优势得到了发达国家和重视环保的船东支持:2002年中国与荷兰两国将大型船舶的清洁拆除列入合作项目并签署了备忘录,开展双方在拆船技术和安全环保方面的合作;中国拆船企业与德国汉堡秀、荷兰铁行渣华、美国雪弗龙、英国BP、挪威伯爵等公司合作,对40余艘约100万轻吨的报废船舶开展清洁拆除……目前,国外的一些行业协会、船东和有关机构很愿意与我国拆船业对接,增进了解,去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贸易风中国拆船论坛”上,波罗的海国际海事公会主席Robert Lorenz-Meyer,以及一些船东、船经纪专门拜访了中国拆船协会,表示对中国拆船市场很感兴趣。随着各国船东环保意识的增强,新公约的实施,我国拆船业的环保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形势发展无疑将有利于我国拆船业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