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突变造船老板转成拆船老板

2009-03-17 23:01 | 国际船舶网 船厂动态


“上个礼拜,我去上海看一艘高速客船,结果到码头一看,来看船的另外两个人居然也是老相识,都是我们那里私人造船厂的老板。当时心里就咯噔了一下。他们的脸色也别提多难看了。”一边和本刊记者说话,章华一边反复把手上的几张打印材料卷成卷,又再摊开。因为翻阅过多,纸张的边缘已经有些污渍,角上还有破损。

  这是一份《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章华说,作为一家私人造船厂的老板,他对这个风闻已久的行业振兴规划,已经期待了近半年。可惜的是,这个规划“只对大型企业有用,对我们这些小企业来说,最大的作用,也许只是断了我们的念想”。

  正是因为规划让他的期待落空,才促使他去上海看了那艘高速客船,打算做“拆船”的生意。“现在看来,原来的造船老板,也都要转成拆船老板,这一行的生意,也不会好做了。”

  尽管如此,对于章华来说,他的选择并不多。

  参与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编制的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文军告诉本刊记者,当时的振兴规划编制小组内部已有共识——对于大量的小规模造船企业,“如果他们不能转变经营方向,或者被大企业兼并重组,其命运就是被市场淘汰,以缓解目前产能过剩的问题。”

  而对大型船企来说,规划也未必就能让他们迅速摆脱困局。

  “从国际造船业出现严重危机到振兴规划出台,其中并没有多少时间让我们去提出什么新的操作方案,编制小组的提议主要是对之前很多意见和想法的综合。”王文军说,除了限制产能、提供金融支持等内容外,规划中的大部分内容,还是基于长期提升产业的考虑,“起码要在3年后才能逐步见效。”

  3年,在中国造船业中还有着另一个节点的意义。目前中国大型船企手中都握着足够维持3年左右的订单。业内普遍的判断,全球贸易萎缩和运力过剩造成的航运业低迷期,还将延续至少三四年。也就是说,在履行以往订单的同时,中国的船企接到新订单会非常困难,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危机也许会延迟3年再爆发。

  “最终是什么样的结局,就要看他们如何借助国家政策的力量了。”王文军说。

END

关键词: 造船拆船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