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船配市场60亿元产值仅6.8亿元
2009-03-19 21:58 | 国际船舶网 船配市场
据调查,在舟山,船舶配套企业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仅10家左右,绝大多数企业员工为50人以下,主要生产船用油漆、螺旋桨、锚链、船用配电设备、阀门、法兰、水密门、窗和舱口盖等配套件,产品数量小,品种单一,缺乏竞争力。去年,舟山市船业所需配件总量大约是60亿元,而船配产业年产值仅为6.8亿元,九成左右的船舶配套产品来自外地。一方面貌似繁荣的造船市场对船舶配套市场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船用配套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舟山的船舶市场正是中国船舶市场的缩影。
同时,国外供应商在基础零部件供给、价格、供货期、规格等多方面一直采取对我国限制的态度。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配套产品,国内企业根本无法染指,直接导致目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基础零部件主要依赖国外进口,中国造船铁壳下多半安装“洋机芯”。而在另外两个造船大国———日本和韩国,配套国产化率已分别达98%和85%。
随着近年来中国造船业高速发展,国内船舶制造商在船舶整体组装方面的生产和技术趋于成熟,但国内船舶配套产业仍非常弱小,不少企业都从德国等发达国家进口船舶配套核心设备,致使采购成本居高不下,船等“机”的情况越来越多。以江苏扬州大洋造船为例,除造船板等基础材料外,发动机、电子控制设备等船舶“心脏”一般都从国外进口,进口配套产品比例高达70%以上。
一些能够拿到订单的造船企业,也远远低估了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涨带来的影响,尤其是新兴船企,往往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船厂的扩建而非自主创新。没有“心脏”的“船壳”不能维持后续生产而导致拖期交船,成为海运市场的隐形炸弹。这些非“中国心”的船舶撑起了红火的造船业半壁江山,多少让业者有些尴尬。
专家指出,在船舶的成本构成中,配套产品的比重达到40%以上,由于多年来“重造船轻配套”,我们已经尝到了国产设备配套率平均不足40%的苦果,没有配套能力的支持,我们只能是生产“船壳”的大作坊,而无法使船舶制造生成产业,更无法从造船“大国”走向“强国”。专家强调,造船配套业“瓶颈”将成为我国造船业最大的隐痛,造船强国的梦想只能是空中楼阁。
同时,国外供应商在基础零部件供给、价格、供货期、规格等多方面一直采取对我国限制的态度。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配套产品,国内企业根本无法染指,直接导致目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基础零部件主要依赖国外进口,中国造船铁壳下多半安装“洋机芯”。而在另外两个造船大国———日本和韩国,配套国产化率已分别达98%和85%。
随着近年来中国造船业高速发展,国内船舶制造商在船舶整体组装方面的生产和技术趋于成熟,但国内船舶配套产业仍非常弱小,不少企业都从德国等发达国家进口船舶配套核心设备,致使采购成本居高不下,船等“机”的情况越来越多。以江苏扬州大洋造船为例,除造船板等基础材料外,发动机、电子控制设备等船舶“心脏”一般都从国外进口,进口配套产品比例高达70%以上。
一些能够拿到订单的造船企业,也远远低估了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涨带来的影响,尤其是新兴船企,往往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船厂的扩建而非自主创新。没有“心脏”的“船壳”不能维持后续生产而导致拖期交船,成为海运市场的隐形炸弹。这些非“中国心”的船舶撑起了红火的造船业半壁江山,多少让业者有些尴尬。
专家指出,在船舶的成本构成中,配套产品的比重达到40%以上,由于多年来“重造船轻配套”,我们已经尝到了国产设备配套率平均不足40%的苦果,没有配套能力的支持,我们只能是生产“船壳”的大作坊,而无法使船舶制造生成产业,更无法从造船“大国”走向“强国”。专家强调,造船配套业“瓶颈”将成为我国造船业最大的隐痛,造船强国的梦想只能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