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催生广西造船热

2012-04-24 16:25 | 广西日报 国内造船


    

核心提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南宁加快推进船型标准化、专业化、大型化,全面提高船舶运输效率,加快制定高耗能、高污染船型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达标评定制度,制定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有关污染的控制标准;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船舶,逐步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

经营航运物流20年,南宁民企老板李家杏的几次挫折与机遇都 与造船热息息相关。

1991年,当李家杏下海创办南宁市西江港码头时,一波造船热潮方兴未艾。由于广东发展增速,对该区水泥等建材需求量大增,带旺了广西的水运业和造船业。“当时航道环境差,水运市场无序竞争,运力过剩的泡沫暗藏风险。”李家杏犹豫再三,选择了观望。不到一年,航运市场突然走低,市场运价大幅下滑,对分散经营的个体船主们造成重创,造船业和货运业陷入低迷。

光阴荏苒,2007年底,又一波造船热席卷而来。这一次,李家杏没有犹豫,“时代不同,广西的水运环境也不同了。现在不仅要造船,还要造大船!”他委托贵港的造船厂建造了一艘1200吨级的货船,成为当时南宁市民营企业中最大的运输船舶。如今,李家杏父子的物流公司已拥有32艘船,运力达2.5万吨,并形成一条龙的水运物流服务链。

黄金水道建设催生造船热

“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令广西内河航道得到改善,船舶也逐渐向标准化、专业化、大型化发展。”自治区船舶检验局副局长黄洁生介绍,过去,该区内河航道等级低,小船以灵活、轻便的身形穿梭于浅滩暗礁之间。随着西江黄金水道千吨级航线的延伸,内河货运量高歌猛进,大型船舶运量大、成本低、利润高的优势日益突出,从2007年底开始,民营船企纷纷对船只进行升级换代,逐步淘汰千吨级以下的小型船舶,由此带旺了我区造船业的发展,民营船厂在贵港、梧州等地遍地开花。

这股热潮在2011年达到顶峰。去年,桂平航运枢纽二线船闸、柳江航道整治、西南水运出海通道曹渡河口至桥巩段航道主体工程等一批项目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3000吨级的桂平二线船闸更成为我国内河最大单级船闸。在我区造船业最为发达的贵港市,平均每天约有3艘新船下水试航,来自贵港、南宁、柳州、梧州等西江沿岸港口城市的订单接踵而来,去年我区新建船舶首超1000艘,达到1161艘,基本为千吨级以上船舶,不少船只已经达到2千吨级。预计到今年底,随着西江黄金水道总吞吐能力达到1亿吨以上,亿吨黄金水道初步形成,我区船型标准化率将达到65%,船舶平均吨位达到500载重吨。

人才和技术的隐忧

“广西目前还处在能造船阶段,要想真正造好船,打响广西造船业品牌,当务之急是解决人才和技术两大难题。”黄洁生表示,广西造船业起步较晚,民营船厂已成为区内造船业的重要力量。然而,目前大部分民营船厂还停留在“沙滩船厂”、“家族船厂”阶段,只能建造普通货船,制造高品质、高附加值、高科技船舶的能力不高。随着船厂越办越多,技术工人、验船师、生产管理人员等专业人才匮乏的掣肘也日益突出。据悉,一个船厂需要按比例配备装配工、电焊工、气割工等近20个工种的技术工人,仅其中一个质检部门,按规定就要配备十多名检验人员,然而,许多民营船厂的检验人员只有寥寥四五人。“造船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制造业,按照传统造船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焊工从学徒到上岗起码要经过3年实操训练,一名验船师没有过硬的功底难以独当一面。然而,现在不少造船厂的工人水平不高,质量难以保障。”

新兴大型造船企业对人才更是求贤若渴。贵港市利维集团下属的造船厂电焊工需要上百人,由广西西江航运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华润水泥(贵港)物流销售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筹建的广西桂润船运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建一个具有5000人规模的造船基地,“十二五”期间计划建造800-1000艘船,急需吊机工、电焊工、车工等专业技术工人。

为解决“用人难”,2010年起,广西桂润船运有限公司与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签订了为期3年的合作协议,在校内开办学制2年的“桂润班”,润桂公司负责承担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全部学杂费、住宿费、考证费等,并安排学生到船队实习、定岗培训、工读结合。学业期满并通过海事局组织的考试合格后,公司与学生签订劳动合同。

为了提升我区造船业整体水平,广西船检部门正逐步推进焊接工艺、装配工艺等行业标准,对民营船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开展培训,通过“一检二帮三把关”,保障航区船舶技术安全。去年我区无一起检验责任事故发生。

“有了高规格的航道,还要有高标准的航船。广西造船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黄洁生说。

END

关键词: 西江广西造船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