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远洋渔业装备技术实力亟须增强

2012-05-14 17:31 | 中国船舶报 公告公示


世界远洋渔业正在向“更大、更高、更远、更强”的方向发展。而我国远洋渔业不但起步晚,而且发展缓慢,与世界先进远洋渔业国家相比差距巨大。世界海洋渔业年产量为9000 万吨,而目前我国远洋渔业年产量仅100 多万吨,不仅如此,据有关方面预测,2020 年我国人口会达到16 亿,对水产品的需求将增加1000 万吨。

对此,业内专家和相关企业负责人强烈呼吁,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是解决我国资源日益短缺问题、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而包括远洋渔船及相关配套设备在内的远洋渔业装备技术是发展远洋渔业的关键因素,我国加大力度增强远洋渔业装备技术实力刻不容缓。装备技术落后制约远洋渔业发展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 一研究所副所长饶德生表示,自远洋渔业诞生以来,世界各主要渔业强国都优先发展其远洋渔船及相关配套设备技术,以先进的装备技术带动其远洋渔业的发展。同时,随着近年来国际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体系的逐步形成和海洋环境保护法规的不断出现,进人远洋渔业领域的技术门槛越来越高。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我国远洋渔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在世界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竞争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而其中远洋渔船及其配套设备技术落后,是拉开我国与渔业强国距离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尚未掌握该领域的核心技术,产品结构单一,比如在大洋性渔船中,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仅有深冷金枪鱼延绳钓船、大型远洋鱿鱼钓船,在建的也只有大型远洋金金枪鱼围网船和大型远洋拖网加工船。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渔轮公司总经理徐占鹏也表示,与世界海洋强国相比,我国先进大型远洋渔业装备开发较晚,在相关核心技术上尚处于起步阶段,自行建造的远洋渔船在船型设计、自动化程度、设备国产化率等方面均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高端配套装备仍然基本依赖进口。以占整船价值1 乃左右的捕捞机械系统为例,大型液压网机、液压动力源、液压捕捞集控系统等完全依赖进口。

对此,辽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明十分赞同。他说,总体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国内在远洋渔船建造及其配套设备制造技术上已有了长足进步,但存在的问题也较多。主要表现在:

一是关键设备欠缺。诸如助航助渔仪器(声纳等)、大型拖网起网机设备、集鱼灯设备和钓机等渔捞设备国内还无法自主生产。二是能力缺失。有些设备国内已能制造,但在储备功率、运行稳定性等方面表现较差,企业难以接受。三是材料性能差。有的材料质量、性能达不到要求,导致实际运行困难,故障频发;有的备件实际使用时间远远达不到说明书规定的检修周期,甚至只有规定周期的一半。四是系统集成技术水平十分落后。比如,相同尺度的大型鱿鱼钓船,在日本、韩国建造的可装载近1000 吨渔获物,而在我国建造的只能装500 余吨,严重影响渔业企业的生产能力。

国家层面的支持必不可少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远洋渔船整体水平落后,大型远洋渔船比重低,在现有的近2000 艘远洋渔船超过500 总吨的远洋渔船所占比例不足10 %。 同时,老旧船型多,大多是从国外购人的在用二手船或由原近海捕捞船改装而来,有42 %的远洋渔船船龄在20 年以上、30 %以上的远洋渔船已过报废期限,作业性能差,捕捞成本高。

对这一现状,李明认为,当前,我国早些年引进的二手远洋渔船大都临近报废期,远洋渔船及配套设备更新的需求日益增多,加上国内工业技术的提升,以及当前因国际渔业资源变化,对远洋渔船及其装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这使我国渔船建造及配套设备制造企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国远洋渔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还需要国家政策及资金的大力支持,使我们由渔业大国向远洋渔业强国迈进。饶德生特别指出,远洋渔业作为一种战略型产业,对资金和技术的需求很大,其发展离不开国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当前,远洋渔业产业日益成为世界各国角逐的重要领域之一,我国政府应从国家层面积极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远洋渔业。

从实际情况来看,世界渔业强国在发展远洋渔业方面大都有专门的政策。比如,日本政府每年用于提高捕捞能力和生产水平的预算经费十分可观,其中包括对年轻渔民的培训,对合作社和渔船船主的援助,对市场的开拓,对消费群的培育,保持价格稳定,以及对各种捕捞技术的推广、普及等。此外,日本政府专门设立了特殊补贴,用于渔船的保险和再保险。根据亚太经合组织(APEC )的分析,早在 1996~1997 年,日本对渔船损坏的保险投人已达到每年130 万美元,低息贷款达到2400 万美元,新渔船和渔具研究的支持资金为每年2000 万~2 300 万美元,渔业科研发展资金为每年8000 万~ 9000 万美元。

韩国政府则是制定了专门的渔业发展方案。该方案提出,在2004~2013 年间,执行为期10 年的振兴远洋渔业中长期计划。该计划的具体安排是:向远洋渔业企业提供2734 亿韩元的低息融资;提供1200 亿韩元预算资金,帮助远洋渔业企业更新老旧渔船;提供624 亿韩元、327 亿韩元、82 亿韩元和20 亿韩元预算资金,分别用于调整远洋渔业结构、进行远洋渔场渔业资源调查、开展国际渔业合作和构筑渔场信息管理系统。

欧美等渔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更是屡有政策出台支持远洋渔业。如挪威新近开发的大型南极磷虾拖网加工船,单艘造价高达1 亿欧元,该国政府对此在政策扶持和融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大力发展自主研发能力是关键

饶德生表示,通过研究国外渔业强国的发展之路可以发现,提高远洋渔船及配套设备技术水平,是发展远洋渔业的关键;而鉴于国外对渔业装备的先进技术采取较为保密的措施给我们旧船外整体性地的实际情况考虑并只肯卖我们从国获取先进的渔业装备技术比较困难,因此,大力发展我国渔船及配套设备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是提升我国远洋渔业实力的关键。

他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一是大力开发远洋渔船先进船型技术,因为船型技术是总体纲领性技术,是综合考虑船舶经济性、适用性、安全性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特性的核心技术。好的船型将会产生优良的作业效果,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其中包括会促进关键系统设备技术尽快国产化,带来更加可观的效益。某种程度上,先进的船型技术是渔业装备整体技术实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大力开发远洋渔船先进船型,打造自己的船型研发技术力量至关重要。

二是加大研发力度,尽快掌握最能体现远洋渔船核心价值的捕捞和加工系统技术,并使两项技术完美结合。这将直接提升我国远洋渔船的经济性和竞争力,同时也可为整个渔船船型技术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是促进远洋渔船关键系统设备研制国产化,尽快打造我们自己的远洋渔船配套设备产业体系。此外,我国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远洋渔业装备研究团队,并逐步培养相关专门人才,遴选国内远洋渔业装备优势企业,建立远洋渔业装备生产及研发基地。

李明也建议,国家有关方面对国内远洋渔船建造企业引进先进技术给予资金补贴,以提升其技术实力;在远洋渔船新船型研发和远洋渔船改造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组织有关专家研发我们自己的品牌远洋渔船;对助渔助航设备、网具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的远洋渔船配套设备,加大对其研发、制造、应用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使其尽快实现国产化。

他还特别提出,国家有关方面应对渔业企业建造远洋渔船或购人关键设备给予支持。一是继续给予造船补贴和购人关键设备补贴,加快企业现有船舶的更新换代步伐;二是对新建船舶给予贴息贷款,目前的政策期限是2 年,建议适当延长贴息年限,最好能达到5 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减轻企业更新船舶的压力。

END

关键词: 我国远洋渔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