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有生:中国的造船企业太多了

2012-08-14 16:24 | 牛建宏 船市观察


          

“2011年以来,中国造船业陷入低迷,结构性过剩严重,2012年将进入最艰难的时刻。”在去年年底,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圣坤曾对中国造船业有过这样的判断。

根据张圣坤的调查,2011年以来,世界范围内,已经有三分之一的造船企业没有接到新订单,中国造船企业也有很多没有新订单。因此,张圣坤判断,2011年中国造船业的困难才刚开始显现,2012年可能更困难。

这不是危言耸听,半年之后,残酷的事实证明,张圣坤的判断完全正确。

“冷得出奇”

中国造船企业无疑已经迎来了寒冬。7月24日,中国造船业界之冠的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上半年业绩,预计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50%;而中国最大民营船企熔盛重工日前也证实了上半年未拿到一张订单的窘迫经营状况。

窘迫的并不止这两家。中船协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32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2%。承接新船订单107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0.3%。截至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2587亿载重吨,同比下降30.7%,比2011年底下降16%,已不足我国造船业1.8年的工活量。

而另一方面,统计显示,1-5月份船舶行业产品销售利润率仅为4.77%,同比下降30.7%。亏损企业数量增加到347家,亏损额同比大幅上升62.9%。部分中小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转产、倒闭、减员现象日益严重。

据了解,进入到2012年,在中国十大主要造船厂中,除上海外高桥、广船国际、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等少数几家有新增订单外,其他规模船厂都没有新接订单。而在浙江台州这个中小型造船厂较多的地方,据估计今年有80%的企业没有获得新增订单。

“很多造船企业上半年根本就没有收到订单,手头只剩下前几年留下的仅能勉强支撑短期开工的单子。”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院长胡劲涛对本报记者说。

不仅是订单的减少,而且利润明显减少。“例如17.5万吨的散货船在2007、2008年一艘船至少能带来1亿元的利润,而现在已经基本不能盈利,毛利高于5%的项目已是凤毛麟角。”胡劲涛说。

在胡劲涛看来,今年是造船业从盈利走向零毛利或者亏损的转折点,对多数技术底子薄、船型经验少的船厂来说,真正的困难可能会在之后的几年出现。在众多的业内人士看来,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中国造船业2010年从韩国手上夺得的“世界第一”宝座,如今有可能面临丧失。

产能过剩的顽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名誉所长吴有生就曾对媒体感叹,“中国的造船企业太多了。”

据吴有生统计,从2006-2010年,30万吨产能的船企从7个增加到33个,10万吨船坞船台从17个增加到59个。产业集中度大幅下降,2006年前十大船厂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为68%,2011年下降到38%。而日本前十大船厂产量占比是58%,韩国则高达94%。

“在世界造船需求进入周期性调整的形势下,我国造船业面临极大的产能过剩压力。”吴有生说。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中国造船业长期以来一些为人诟病的问题,比如产能过剩、研发不足、产业链短、同质化严重、低附加值船型为主等等,在造船极寒的今年,成为了足以致命的病因。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看来,造船业出现了较严重的亏损和停产现象,并非偶然。

分析其中的原因,李佐军认为,一是前几年发展太疯了,产能严重过剩。二是它们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经济下行对其影响显著。“中国经济可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的下半场,其潜在需求也在下降。”李佐军说。

记者了解到,2009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要求加大生产经营信贷融资支持、增加船舶进口买方信贷投放、鼓励购买弃船等。

这份细则亦提出,到2011年造船产量达到5000万吨。结果,地方政府和银行对民营船企大开绿灯。

在中船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钧看来,中国的造船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投资不多,设施简陋。在造船业高峰时期盲目进入市场,市场低迷以后他们必然选择退出。

如何过冬?

对于如何促进中国造船业的健康发展,吴有生曾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尽快研究制定《船舶工业发展与管理条例》,对行业准入条件、新增产能审批标准、重复过剩产能的兼并重组政策、优势扶植与落后淘汰制度等问题用行政法规形式予以明确,为我国从造船大国发展成为造船强国提供制度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江南造船(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胡可一也建议,以造船产业结构调整为出发点,调整政策鼓励造船企业技术创新、开发高技术复杂船型和参与海洋工程项目的建造,引导造船企业利用现有造船设施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以期达到合理的造船产业结构。

“尽快出台相关措施鼓励兼并重组,同时将一部分中小型船厂的造船产能有计划地转为区域性的专业船体分段制作的分包厂商。”胡可一呼吁。

业内专家也普遍呼吁,应在此时推动造船业兼并重组,挤掉原先可能存在的市场泡沫。

记者了解到,工信部日前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通知》,提出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船舶被列为加快兼并重组的重点行业。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介绍,自去年以来,为应对船市危机,并购重组、转产、淘汰成为调整的主要内容。一批不适应船舶市场发展的中小船舶企业已开始逐渐退出市场,而一批实力强的企业则抓住国际船市变化的时机,通过兼并重组增强实力。

张广钦表示,国内的企业还是需要趁这个转型机会在研发上多下工夫。要加大研发的投入,这一点可以向韩国学习,比较快地熟悉新的规范和标准,在节能减排方面开发新的船型。没有这个的话,国内造船企业不可能接到更多订单,不可能持续满足市场需求。

END

关键词: 吴有生造船企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