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造船2艘远洋渔船在建
2013-05-22 16:38 | 青岛晚报 在建新船
家住市北区包头路的王田禄已经三个多月没回家了。这三个多月以来,他一直身处离家近300公里的荣成市石岛镇的黄海造船厂,“靠”在两艘在建的远洋渔船“鲁黄远渔105号”和“鲁黄远渔106号”上。昨天中午,在黄海造船厂,刚刚检查完甲板施工的“鲁黄远渔105号”的船长王田禄告诉记者,忙完这一个月,两艘船交付之后,自己就可以稍微休息几天了。
现场
初步完工正在加装组件
“没错,这两艘船就是给青岛造的,刚刚在新厂完成合龙没多久,现在我们老厂组装各种船上所需的设备。”昨天中午,记者在黄海造船厂营销人员毕小杰和技术工程师于海洲的带领下来到该厂的建造码头。在赤山渔港东侧,两艘庞然大物“鲁黄远渔105号”和“鲁黄远渔106号”被几根足有人的大腿粗的缆绳牢牢捆住,并排停靠在岸边,在整个造船厂的码头上几十艘大大小小的在建船只中,显得颇有气派。在“鲁黄远渔105号”的驾驶室,电路工人王祖兴正在安装一台航海GPS。“除了这个,还要安装雷达和探鱼器,这些东西就好比是船只的眼睛,一样都不能少。有了它们,咱们的船才能在大海上安全顺利地航行,同时开展深海捕捞作业。”
规模
大个头一次续航70多天
“我们的渔船在北方地区说起来,绝对是最大个。”说起这两个大家伙,作为黄岛区一家远洋捕捞企业的船长,王田禄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两条船规格相同,每一条船体的总长度在77.8米,宽度11.6米,光是前后两部分甲板的总面积就相当于3个篮球场大小。此外,这个船体上下共有6层,高度将近30米,发动机功率高达2300马力,净载重量1200吨,满载时吃水5.4米深,总排水量1950吨,最大航速14节,一次可装备燃油560吨,续航时间超70天。
“我在黄海造船厂干了有十来年了,说实话第一次见到国内造这么大的渔船。”毕小杰告诉记者,船厂承担的国内外各个厂家的造船任务比较多,一年至少要制造100条大型船只。在他的印象中,以往都是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家会制造比较大的渔船,国内除了南方的上海市有制造过总长超过100米以上的渔船,北方还没有哪家企业生产这样的大个头。
赶工
一个电焊工要忙两个月
“制造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要花费差不多4个月的时间。”施工人员告诉记者,这种大型渔船的制造一般要分成几个固定的步骤,先要按照施工图纸将船只分成6段,每一个单独的分段完成之后,再进行合龙。合龙以后就是往船只上加装各种设备和仪器。 “因为要进行远洋深海作业,所用的设备也是最先进的。光是一台雷达就要40万元,一台探鱼器就要100多万元。”
设备组装完毕之后,船只就要进行试航,以检测各项施工和设备是否到位,最后确保无误再交船。而在这长达4个月的时间里,包括电焊工、钳工、木工、管道工、电工、轮机工等十几个工种在内的100多名工人都要奋战在流水线上。电焊工王监利告诉记者,光是他所负责的工作,就要加班加点忙上两个多月才能完成。
计划
6月有望交付驶向远海
按照目前的施工进度,如果一切顺利,用不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两艘船就能交付了。船长王田禄告诉记者,船只交付之后,正好可以赶上秋刀鱼的渔汛,预计在今年7月份,50多名作业人员将驾驶这艘“大个头”,赶赴北太平洋海域。 “每年6到12月份是捕捞秋刀鱼的好时间,我们采用灯光诱捕技术,船上装上130组灯管,总共有3900个,鱼情好的时候,一网下去产量差不多有100吨。船上还有三个大型鱼舱,一个能装45吨鱼。”
秋刀鱼捕捞期过去之后,渔船将会返回青岛休整,之后在来年的2月份再次出发,前往秘鲁、阿根廷附近的西大西洋海域捕捞鱿鱼。 “一去至少要三个月时间。捕捞鱿鱼不是用网,而是用钓鱼机,一条船上安装两套,光是小鱼钩就有上万个,一个鱼钩平均一次能上三四条大鱿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