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造船:以转型升级赢得发展空间

2013-09-24 17:10 | 威海日报国际船舶网 船厂动态


黄海造船充分发挥在多用途重吊船、客滚船等中小船型设计生产方面优势的同时,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方向不断向小型渔船延伸,加大对新型节能环保渔船市场的开拓力度,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公司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9月10日上午,记者在荣成市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内看到,两条多用途重吊船静静地停放在码头,工作人员正在对其中一艘船进行舾装作业。“这是我们为德国休勒控股有限公司生产的31000吨多用途重吊船,也是我们至今接到的最大吨位的订单。”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正勇说。

记者在码头看到,除这两艘多用途重吊船外,还停放着不少小型白色船只。“这是我们为青岛几家航运企业生产的远洋渔船,由于整个船业市场处于低迷态势,大的订单少之又少,远洋渔船就成为我们现在的主要制造船型。”宋正勇说。

受国际航运市场低迷的影响,尽管多数企业生产经营基本保持正常,但效益增长乏力。在这种情况下,黄海造船有限公司振奋精神,拓宽思路,生产方向不断向小型渔船延伸,逐步走出产业低谷,为公司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这几艘船的技术含量要求比普通的渔船要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和员工的技术培训,牢牢抓住每一份订单。”宋正勇指着正在生产的几艘远洋渔船说。

“对企业来说,每一次产业危机,都是转型升级的机遇,谁能把握住这一机遇,就能成功转型,在优胜劣汰中获得长足发展。”黄海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建平说,对船舶生产企业来说,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以个性求生存,抢抓远洋渔船的制造订单,就是在突破大型船只订单少的瓶颈,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今年8月份,国务院正式发布《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明确提出今后三年我国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面对低迷的市场行情,政策的支持只是辅助性的,关键还是企业自救,我们要以此项政策为突破口,通过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实现质的飞跃。”赵建平表示。

对于今后的发展,赵建平思路清晰:对外顶住压力,创新意识,紧盯市场,掌握市场最新动态,多元化、动态化地做好订单的选择、竞价与承接;对内继续在“技术创新、节约挖潜、工法研究”上下功夫,为企业积蓄发展后劲。

END

关键词: 黄海造船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