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特种船舶配套产业联盟成立

2013-10-21 08:37 | 青岛财经日报 国内造船


  

近日,青岛市首个特种船舶配套产业联盟宣告成立。该联盟由青岛市工商联牵头组织,由20余家企业及相关研究机构组成,这些企业大都是特种船舶配套产业上下游的相关企业。

青岛光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是该联盟的“盟主”,该企业将带头整合资源、延长船舶配套产业链,推动我市特种船舶产业相关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船舶业遭遇“雾霾”

目前,我国船舶市场面临着订单不足、产值大幅缩水、船舶市场需求持续下滑等问题。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我国累计造船完工量为2060万载重吨,同比下滑36%,而船舶修理业、配套业的出口产值分别同比下滑21%和23.2%,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产业利用率下降且造船资金普遍紧张。

航运市场的低迷令造船业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国务院发布的《船舶工业加快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中指出,要发展技术含量高的绿色环保船舶、专用特种船舶及海工装备;企业也需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据业内人士介绍,特种船舶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发展特种船舶及配套产业已经成为未来船舶工业的发展方向。如何把优势资源“捆绑销售”,进一步挖掘特种船舶的市场价值,成为各地船舶制造企业“破题”的首选。在全国船舶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整体低迷的情况下,青岛市作为国家级船舶产业示范基地和船舶出口基地,成立首个特种船舶配套产业联盟将为船舶市场进一步发展寻求突破口。

企业抱团寻突破

“特种船舶配套产业联盟的成立将推进青岛市特种船舶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产业化水平提高,建立上下游、产学研信息、知识产权等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成员单位抱团发展。”青岛光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锐告诉记者,“企业之间不存在竞争,只有合作关系。这样的合作模式与协会间互相竞争的传统模式相比,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创新与融合。”

该联盟已经制定《工商联特种船舶联盟章程》,记者从《章程》中看到,企业将组织规划联盟技术创新和发展战略,通过技术交流和联合研发,推动研发联盟;成员之间建立知识产权优先共享及专利技术优惠转让机制;成员之间优惠共享产业链配套资源,促进企业间生产销售合作;联盟定期组织产品展示和推广,提升青岛特种船舶产业的整体知名度,同时承担有关部门委托的研究课题、标准制定等工作。

上下游企业实现共赢

特种船舶配套产业联盟中既有以浮油回收船、挖泥船、清淤船、公务船等特种船舶的设计、建造、销售为主的企业,也有特种船舶的各类配套企业。“每条船都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所以特种船的配套企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联盟吸收了多家电器零件、雷达锚链等产业上下游的企业,这些企业涉及不同领域,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市场,在彼此不竞争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相互整合。”何锐表示,“我们计划进一步整合客户资源,进行技术整合、专利共享,共同申请国家项目、承担国家课题等,一起开发新产品等,达到共赢的效果。”

在这些特种船的配套企业中,90%以上是青岛本地企业,青岛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对青岛本土企业的进一步壮大、拉动青岛船舶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将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何锐告诉记者:“联盟成员除企业之外,还有一家与特种船舶相关的研究机构,虽然该机构规模并不是很大,但其具有许多该领域的优势资源。如此一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联盟中将得到充分体现。”

END

关键词: 青岛市特种船舶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