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为舟山修船企业添温暖
2013-10-24 17:07 | 国门时报 维修改装
当前,舟山口岸迅速崛起,成为我国华东地区的物资转运枢纽和修造船重要基地,仅船舶修理每年就在1500艘以上。但是,传统的查验模式、有限的人力与日益繁重的船舶检疫任务之间的矛盾,日渐成为浙江舟山检验检疫局亟须解决的课题。面对企业既想省钱又想快通关的期盼,2011年3月起,舟山局开始探索新的卫检监管模式。
10月12日,浙江舟山马峙岛巨大的干船坞,来自丹麦的30万吨级散装货轮“海神号”正在做常规保养维修。在万邦永跃船舶修造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万希海的记事本上,这艘货轮预计在10月17日修理完毕出坞。当天,另一艘巨轮“远贺号”将进坞维修,后面是“迈克斯托号”……日程表已经排到了11月。
近年来,舟山口岸迅速崛起,成为华东地区的物资转运枢纽和修造船重要基地,仅船舶修理每年就在1500艘以上。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从2010年起,船舶修理效益明显下滑,同行间竞争激烈。万希海说:“船商尽量压缩维修项目,大修变中修,中修变小修。维修单艘船舶的价值少的不过几十万元。”
生意难做了,从时间上抢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该公司外联中心主任王元海算了一笔账:进境船舶停泊锚区等候检疫前后,需要支付移泊费、交通费、停泊费、引航费等费用,加上耽误的运期,每滞留一天,一艘货轮的损失在3万元至8万元。对修船厂而言,工期紧张时,船坞不允许有一天的空闲,否则就意味着近10万元的经济损失。
卫生检疫工作能否满足企业的需求?“一条进境船舶,在锚区完成抛锚、检疫、起航等复杂流程。如果一切顺利,最快需要半天,但情况往往要复杂得多。”舟山局卫检处副处长黄雷说。
传统的锚地检疫作业,卫检人员要靠交通艇登上远洋巨轮。当海上大风超过8级时,交通艇就无法航行。然而,舟山每年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天气都有8级以上的大风。2012年,舟山口岸出入境船舶4094艘次,较30年前增长58倍;工作范围涉及8个港区、7片检疫锚地、42个检疫查验点,分布在18座岛屿上,但卫检人员只由4人增至14人。他们为完成任务常年疲于奔波,却依然效率低下。
2011年3月起,舟山局开始探索新的卫检监管模式:根据船舶航线、造船年份、船员健康情况以及船企船代诚信级别,结合船舶检疫诚信记录综合分析评估,对高风险的实行锚地检疫,其他实行电讯检疫或靠泊检疫。
便利企业的同时,检验检疫部门承担了巨大风险。“进境船舶、特别是拆装修理的船舶大都船体老旧,容易携带医学媒介生物。这些外来医学媒介生物,往往携带登革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黄雷说。今年7月20日,菲律宾货轮“珍珠2号”抵达舟山口岸,计划驶入修理厂进行改装作业。这是一艘有38年船龄的老旧客滚轮,根据对各项信息评估,卫检人员须登船检疫,结果发现船上鼠、蚊、蝇、蟑情况重度超标。
新模式试运行的两年中,舟山口岸没有发生过一起进境船舶传染疫病疫情事件。国家质检总局今年出台的《关于支持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的意见》,对该局创新卫生检疫监管模式的举措予以大力支持。目前,舟山局正在科学确定各项风险评估要素,推动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操作模式。
新的检疫查验模式,不但实现了快速放行、严密监管,还大大简化了船舶进境程序,提升了港口的核心竞争力。如今,越来越多的外籍船舶选择来舟山维修,为船厂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保持效益提供了保障。“真正为企业着想的职能部门,不是只对我们说"不行",而是积极想办法,告诉我们怎样"行"。检验检疫部门做到了。”万希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