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金融风暴台州造船业何去何从
2008-11-10 09:49 | 本站原创 船厂动态
台州是“中国制造”的王国,造船业则是这个制造王国里冒出的又一个新兴产业,从2003年起,台州船舶工业每年实现产值翻番,其崛起的速度和迅速放大的产能令人刮目――充裕的民间资金、灵活的融资渠道和高涨的市场需求,使得台州迅速跻身国内造船大市。
台州仅临海地区2003年还只有6家船厂,产值10亿元,到2005年,临海船厂已发展到11家,产值20亿元。根据《临海市船舶制造业基地发展规划》,该市发展总体目标为:“到2012年,总载重吨将达到125万吨,工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临海仅仅是台州造船业的一个缩影,根据台州市经委的数据,目前,台州全市实际从事船舶修造企业已达83家,上半年,完工船舶250艘,产量180万吨,同比增长50%,仍保持全市工业产品产量增幅第一;同时,该市仍有30多家造船企业陆续上马,原有的船厂有50%以上通过改建、扩建等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截止到2007年底,台州全市年产值上亿元造船企业28家,其中有4家船厂年产值超过5亿元。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临海市的造船业还是沿袭着个体户性质的“散户造船”模式――一位头脑活络的能人,在接到订单后,迅速筹集成百上千万的资金,并租下正规造船厂的船台,甚至在滩涂上搭建一个简单的船台,然后迅速组建自己的施工队,在这过程中,不需要任何公司,管理团队也非常简单,等造船任务结束后,一切又恢复原状。
该模式存在先天不足,曾被称为“低、小、散”。“这种模式正在改变。”上述临海市政府部门人士表示,过去的5年是台州造船业的黄金时期,但同时由于大部分造船企业受到船舶下水条件、舾装设施等限制,只能集中在二级(船厂评定等级)范围,这造成了同质化竞争,“随着‘牛市’的结束和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各个企业正在想办法面对,整合已经开始”。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为了应对“突变”,各个企业正在探索应对模式。枫叶公司相关人士表示,该公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接下订单时,随即订购下造船所用的80%的设备和钢板,这样自己最多承担其中20%的风险;二是做好船东付款进度的细化工作,包括明确签订合同时对方支付20%、开工付20%、造船付20%、下水付20%、交船付20%。
台州市也已意识到船业工业转型的必要性,今年7月份,台州市还专门召开了全市船舶行业企业家座谈会,参与当时座谈的台州市委书记张鸿铭表示:“各造船企业要清醒认识造船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加快整合,加速提升,进一步推动船舶工业健康有序发展,着力打造中国船舶制造业基地。”